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何“拉闸限电”?专家解读几大焦点问题

2021-09-29 17:04:05

来源:央视网

  为何“拉闸限电”?专家解读几大焦点问题

  央视网消息:9月以来,国内“拉闸限电”现象已经波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9月27日下午,国家电网公司表示,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此轮限电的原因是什么?后续电力供应能否得到保障?……围绕一系列问题,央视网记者采访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彦斌教授,李教授对此次“拉闸限电”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影响一一进行了解读。

  央视网记者:此轮限电的原因是什么?

  李彦斌教授:9月以来,国内“拉闸限电”现象已经波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10余省份,不仅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生产,还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牵动了全社会的敏感神经。直观来讲,本次限电主要是由于近期紧张的电力供给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电网公司为保证电网安全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就电力供给而言,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逐步提高,但火力发电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根据秦皇岛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今年9月5500千卡的电煤价格达到1079元/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2020年9月25日价格为563元/吨),国内煤价的持续走高造成火电企业发电成本骤增,“市场煤、计划电”之间的“煤电顶牛”矛盾凸显,火电企业面临着“发电即亏损”的窘境,导致了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加之可再生能源发电本身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如东北地区近期风电骤减,更是给电力供给雪上加霜。

  与供给侧低迷的状态相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海外制造业受限明显,我国出口形势持续向好,工业企业生产助推了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加大了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今年1-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42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13.7%。“拉闸限电”不得不成为填补这一缺口、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最后行为,限电范围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此外,部分地区受到“能耗双控”指标的压力,采用“拉闸限电”直接调控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做法也人为地增加了本次限电的范围。

  央视网记者:这些地区的供电情况到底怎么样?

  李彦斌教授:目前,“拉闸限电”的地区确实存在电力供给紧张的问题。率先拉闸限电的省份,如广东、江苏等地,出口导向型企业较多,9月、10月是其订单高峰期,二、三产业用电需求旺盛,在火电补充不足的情况下,电力供应紧张问题短期内仍将持续。

  东北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受自然气候因素等影响,进入供暖季后其用煤、用电量将进入又一个高峰期,电力供应将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央视网记者:这些地区后续电力供应能否得到保障?

  李彦斌教授:我国具有“全国一盘棋”式的体制优势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传统。首先,针对上游煤价高涨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煤炭保供稳价的相关政策,且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已经联合派出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可以预见,在多方调控的共同作用下,煤炭价格将企稳甚至回落,从而为火电企业生产带来利好。其次,用电紧张的地方政府已经着手出台诸如分时电价政策、发电补贴等激励办法,引导、督促发电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以保障电力供应。此外,得益于我国“大电网”优势,还可以统筹全国电力供应,加大对当前缺电省份的电力外送力度,帮助其缓解电力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因此,我认为当前限电地区后续的电力供应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拉闸限电”在一段时期内有可能会成为常态!

  央视网记者:有网友称此轮限电是为了完成全年的能耗双控目标,两者是否有关系?

  李彦斌教授:能耗双控目标的确会对限电产生影响,但我认为其不是此轮限电的根本原因。尽管部分地区在被“预警”后,存在为了完成能耗双控指标要求而采取“拉闸限电”的举措,反映出部分地方管理水平还需要提升,应当探索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但整体而言,电力供需不匹配才是此轮限电的根本原因,如东北地区限电范围已经波及到居民用电,江苏省、广东省在去年就已经表现出因电力供应紧张而限电的现象,因此“拉闸限电”的根本原因还是当前存在的电力供需缺口。

  其实,在电力供应不足与能耗双控的双重压力下,选择“两高”企业优先让电,或是地方政府保障居民生活与重要产业生产运行的一条有效路径。当然,在此过程中应该探索科学的调控办法与管理手段,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央视网记者:如何理解低碳不是简单地“拉闸限电”?

  李彦斌教授: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长期目标,碳中和的实质并不是为了限制能源的利用,而是要通过能源结构的优化来达成碳中和目标。依靠“拉闸限电”来降低能耗的做法会损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推动全社会的低碳化变革,逐步培养居民、企业及政府等多个层面的低碳文化,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保障由实现“双碳”目标向体制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平稳过渡。

  央视网记者:中国现在电力供应的状况如何?是否充足?

  李彦斌教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8月份,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8亿千瓦,而今年7月份出现的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为11.92亿千瓦,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目前的发电能力能够保障民生用电和有序生产用电。但是,在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兼顾“保电”和“清洁”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风光电装机分别已达到2.8亿和2.5亿千瓦,但其仍不足以取代火电的主体地位起到托底保障作用。要达成电力结构的清洁化,风光电的装机量还需要增加15倍以上,还需要大量的储能和电力传输设施的建设。

  因此,在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过程中,我国在短期内仍将存在电力供应缺口。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仍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培养电力市场和碳管理的专业人才,协调好电力“发—输—配—售—用”各环节的平衡关系,设计顺畅的电力市场、碳市场机制,推动电力系统的平稳转型。作为高校科研单位,我们也将继续积极为国家的政策设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 相关阅读
  • 专家谈落实“双减”政策:建议高考改革 外语改为选考

      专家谈落实“双减”政策:建议高考改革,将外语改为选考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如果高考不进一步改革,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存在。其中有几个方面可以探讨:要不要继续实行一考定终生?分数计算方式要不要改...

    时间:09-30
  • 粮食保供稳价政策之下:莫让种粮成本侵蚀农民收益

      莫让种粮成本侵蚀农民收益  刘慧  对于农民来说,粮食价格上涨是好事,但粮价大幅上涨不符合国情需要,要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让粮价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当前粮食保供稳价、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下,...

    时间:09-30
  • 全国多地出台限电措施 今冬明春的电力供应有保障吗?

      千方百计做好迎峰度冬电气保供  金观平  近期,全国多地出台限电措施,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居民用电被拉闸断电的情况,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今冬明春的电力、天然气供应有保障吗?如何未雨绸缪做好迎峰度冬的用电...

    时间:09-30
  • 这堂课 总书记为生物安全建设明思路、谋举措

      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现在,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生物...

    时间:09-30
  • 今天鲜花献给英烈|和总书记一起,永远铭记他们

      9月30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2014年,我国设立烈士纪念日。自此,每年的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出席纪念活动,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深切缅怀...

    时间:09-30
  • 致烈士:今朝河山锦绣,如你昔日所愿……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名垂千古者,首推忠杰烈士。今日,又是中国烈士纪念日,我们不能不想起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国家与人民,将一腔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的可爱的人……  河山锦绣,如你所愿。  愿得此...

    时间:09-30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呼吁巴以早日重启平等对话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呼吁巴以早日重启平等对话  新华社联合国9月29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9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东巴勒斯坦问题公开会上发言,呼吁巴以双方早日重启平等对话。  耿爽说,加沙冲突过去...

    时间:09-30
  •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从精准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看中国之道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从精准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看中国之道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道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考题——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时间:09-30
  • 共建共享为大型社区精准提供法律服务

      共建共享为大型社区精准提供法律服务  □ 本报见习记者 孙天骄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大型乃至超大型社区正在不断出现,由于人口密集、外来人口多、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发,法律服务需求旺盛,对公共法...

    时间:09-30
  • 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 大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难题怎么解

      人口密集外来人员多 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  大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难题  怎么解  ● 由于人口密集、外来人员多、结构复杂,导致大型社区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征,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集中且迅速增...

    时间:09-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