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打开藏北高原史前艺术宝库 纳木错科考有啥新发现?

2021-10-02 07:47:4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打开藏北高原史前艺术宝库,纳木错环湖科考有哪些新发现?

  青藏高原分布着青海湖、色林错、纳木错等著名的高原湖泊和冰川、河流,它们既是高原生态保护的重点,也是孕育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今年8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专家团队与总台记者组成“纳木错环湖科考队”,首次对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环湖地区及藏北高原的古代岩画、古遗址、古墓葬及地质地理环境,以“四位一体”的角度展开综合考察,包括首次对西藏岩画进行科学测年。

  目前,科学考察有哪些新收获和新发现?

  打开藏北高原史前艺术宝库

  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之间的纳木错,海拔4730米,面积2020平方公里。湖的南岸矗立着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高达7162米。纳木错在藏语里是“天湖”的意思,它既是著名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也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区域。

  环湖科考队由河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从今年8月5日开始,科考队对纳木错及其周边湖盆地理区的洞穴岩画和藏北旷野岩刻岩画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多项证据显示了藏北高原的游牧民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富历史信息,有助于西藏文物保护及文化遗产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 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 汤惠生:我们这次新发现了在很多岩画的人物风格上,不仅有早期藏族的风格,还有汉字的题记,说明纳木错湖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通道,融合了不同文化的风格。

  专家们在藏北还发现了多处石器遗存地、石构墓、祭祀遗迹等古代遗存,这对了解藏北羌塘草原早期游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次环湖科考在人文领域研究中,引入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最新自然科学成果,推动纳木错、色林错、当惹雍错等高原大湖区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主任 研究员 王君波:我们通过研究纳木错的环境变化,恢复它的古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规律,对于我们研究纳木错区域的人文生态以及人类定居历史,有一些参考价值。

  纳木错扎西岛岩画首次展开全面调查

  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其中扎西岛是著名的旅游地,分布着众多精美的洞穴岩画。此次环湖科考调查记录了53个岩画点,新发现多种不同的文化因素。那么扎西岛岩画调查是如何展开,西藏岩画首次科学测年工作如何进行?

  总台记者 陈琴:从空中看扎西岛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黑颈鹤,它的面积大概是10平方公里,在这里有大片的石灰岩,石灰岩的洞穴里就有岩画。

  扎西岛分为东西两区,独特的岩溶地貌,包括溶洞、峰林、石柱等,十分壮美,53个岩画点就分布其间。

  对重点岩面,科考队员还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数字化采集。岩画是古人在岩石表面制作的图画、符号等,可分为凿刻岩画或涂绘岩画。它是古代先民的交流工具、精神表达,“记录了人类想象和艺术创造的最早证据”,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扎西岛洞穴彩绘岩画,主要是用赭红色矿物颜料绘制而成,少量是黑色颜料,技法分为线描和平涂。内容包括狩猎、放牧、祭祀、角斗、天葬、神灵崇拜等,十分丰富。

  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 李永宪:高65厘米,宽48厘米,在西藏是最大的。

  经测量,这幅彩绘人面像是目前西藏最大的人面像岩画。眼睛细长平直、鼻子呈三角形,与宁夏贺兰山、内蒙古阴山等北方草原文化的人面像不同。

  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特聘教授 张建林:贺兰山画像大部分是凿刻成的,这种是彩绘的,带有我们青藏高原自己的风格。

  专家认为,这幅人面像的外形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出土的多件黄金面具比较接近。后者年代在距今1800年左右,那么扎西岛上的彩绘人面像是否也这么久远,还需要科学测年数据。这也正是这次岩画调查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学者对扎西岛岩画有过调查,但年代判定一直缺乏测年数据。为期20天的纳木错环湖科考,首次采用了物理学的国际岩画测年技术,包括铀系测年、碳14测年和微腐蚀测年三种方法。科考团队在扎西岛采集了14份样品,其中13份用于铀系测年,1份用于碳14测年。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 罗布扎西:这种多学科介入以后的话,它就是首先在这个测年数据上我们有新的一个突破。对于西藏岩画而言,既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尝试。

  (总台记者 陈琴 多吉仁青 益西边巴 拉巴次仁 扬超)

  • 相关阅读
  • 杜富国:一个英雄的“三十而立”

      《砥砺奋斗·习近平为他们点赞》系列报道  杜富国:一个英雄的“三十而立”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各...

    时间:10-03
  • 国际人士祝贺新中国国庆

      国际人士祝贺新中国国庆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连日来,国际社会各界人士向新中国成立72周年表达祝福。  塞浦路斯总统阿纳斯塔夏季斯:我很高兴代表塞...

    时间:10-03
  •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8例 其中本土病例2例

      中新网10月3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0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6例(云南9例,上海7例,福建4例,广东3例,辽宁1例,吉林1例,山东1...

    时间:10-03
  • 电影《长津湖》 生动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生动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71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

    时间:10-03
  • 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航线密布通全球(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空网络加快完善,航空枢纽不断增加,大踏步迈向世界航空运输强国。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与12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其中“一带一路...

    时间:10-03
  •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

      自然保护地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18%(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金秋时节,北京植物园里花海斑斓。9月30日,全国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展在这里开幕,展览为期一个月,旨在带动社会关注并参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时间:10-03
  • 落实林长制 推动“林长治”

      落实林长制 推动“林长治”(生态论苑)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定将建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  广西玉林印发林长任务清单...

    时间:10-03
  • 落实护林责任 共建美丽家园

      落实护林责任 共建美丽家园(绿色家园)  海南五指山以林长制促进森林督查问题整改  织密防护网 管好长青林  本报记者 周亚军  “你看这两条路,都涉及占用林地,要向上级打报告,批复之后才能动工。”海南...

    时间:10-03
  • 多国政要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多国政要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本报北京10月2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多个国家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近日通过贺信、致辞等方式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盛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表示...

    时间:10-03
  • 盘点在中国航展亮相的上海“航天神器”

      首颗“探日卫星”、“太空油罐车”可给卫星“加油”……  盘点在中国航展亮相的上海“航天神器”  本报记者张建松、丁汀  正在珠海进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航天科...

    时间:10-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