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盘点在中国航展亮相的上海“航天神器”

2021-10-03 06:58:5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首颗“探日卫星”、“太空油罐车”可给卫星“加油”……

  盘点在中国航展亮相的上海“航天神器”

  本报记者张建松、丁汀

  正在珠海进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共参展43项产品,全方位展示了八院在弹箭星船器等领域最新成果,许多新概念、新面孔、新应用的“航天神器”令人眼界大开。

  我国首颗“探日卫星”正在征名

  太阳活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太阳的探测,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天体磁场的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等重要物理过程;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事件,时刻影响着地球的空间环境,干扰通信和导航、威胁宇航员的健康,甚至毁坏航天器。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更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这标志着我国将正式进入“探日时代”。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用户方为南京大学。在本届中国航展,八院展示了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的模型。

  据介绍,首颗探日卫星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将在国际首次实现空间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探测。通过对这条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同时,卫星采用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平台设计,通过采用平台舱、载荷舱可分离式设计理念,将实现载荷舱的超高精度指向控制,较现有水平提升1-2个数量级。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地面太阳监测网,并在太阳光谱、太阳磁场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空间探测仍属空白。开展空间太阳探测将有效服务于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带动相关高科技产业链发展,推动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首颗探日卫星正在进行征名活动。从嫦娥、天宫、北斗、天问、神舟到鹊桥、墨子、祝融,我国一个个航天器的名字,被中国传统神话赋予了诗意和浪漫,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首颗探日卫星叫什么名字?关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博、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南京大学官方微博、上海航天微信公众号,即可参加征名活动。

  “太空油罐车”可给卫星“加油”

  与地面上行驶的汽车一样,在太空中运转的卫星也需要燃料。即使是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也不是完全静止不动的。除了受到地球引力,还会在月球、太阳的引力作用下,逐渐飘离原有轨道。卫星必须定期利用自身携带的燃料产生推力,把自己固定在特定的轨道位置上运行。

  卫星在发射的时候,通常会一次性携带十几年寿命的燃料。进入太空后,燃料越用越少。燃料耗尽之时,就是卫星寿命结束之际,燃料的储备直接决定着一颗卫星的使用寿命。如果能在太空中给卫星加油,无疑将会大大延长卫星寿命。

  在本届中国航展亮相的“补加服务”飞行器,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独立设计研制,专职从事燃料“上门补加服务”,在太空中给卫星加油不再是梦想。

  据八院805所设计师介绍,“补加服务”飞行器可一次性携带1.3吨燃料,占自身重量的52%,堪称一辆“太空油罐车”。对于一颗“急需救助”的卫星来说,只需补加50kg燃料,卫星就可以延长大约一年的寿命,这与重新发射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的造价相比,成本可大约降低35%。

  如何在茫茫太空中精准找到需要加油的卫星?在轨补加飞行器的前端,装有雷达和相机组成的导航系统,可使其具备“自动驾驶”的功能。当收到燃料短缺的卫星发出的求助信号,飞行器将在地面调度系统的导引下,到达卫星的后方,利用导航系统自主跟踪并接近卫星。在到达距离卫星大约2米以内时,在机械臂的配合下,实现与卫星补加口的紧密连接,将燃料输送给卫星。

  为顺利实现太空加油,“太空油罐车”还需要与卫星的精准对接。此次与补加飞行器一起首次亮相的停靠补加装置,是飞行器执行在轨补加任务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首个应用于卫星的新型对接机构。停靠补加装置分为主动端和被动端,主动端安装在补加服务飞行器上。补加任务期间的所有动作,均由补加服务飞行器上的主动端完成。在发射前,卫星仅需配置一个标准化被动端口,即可实现后续在轨运行期间的补液、补气、补电等多种类型补加服务。

  “防务、火箭、卫星”亮点纷呈

  在防务装备展区,八院也参展了一系列“明星产品”。有既可超视距空对空拦截、又可对地反辐射打击的AMM-10空中优势多任务导弹;有可行进间多车协同防御作战的猎鹰LY-70新型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有导弹-激光“强强联合”的LM-1激光战车等装备;还有LY-80增程型区域防空导弹、LY-80N舰载型区域防空导弹、FB-10A机动伴随防空导弹、FN-16便携式导弹、“袖针”微小型导弹、FN-M无人战车等。

  其中,八院最新研发的猎鹰LY-70新型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探测制导体制可变、装备和指挥体系构成可变、装备使用灵活多变,被称为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主要用于拦截各类突防进入的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飞机类目标,以及巡航导弹、空地导弹、火箭弹等弹药类目标。

  在运载火箭展区,已圆满完成7次飞行试验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和它的改进型-我国首枚固液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也亮相本次航展。

  长征六号甲是在新一代火箭首飞成功的基础上,充分继承已有技术进行研制,采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设计,通过不同数量固体助推器和液体芯级组合形成合理运载能力台阶、性价比较高的运载火箭系列,具有“跨界合作、无人值守、智能诊断、落点精确”等特点。

  在卫星展区,风云系列卫星聚集一堂。作为我国大气观测卫星的开创者,八院共研制发射了风云一号到风云四号两代四型19颗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了高轨和低轨协同组网,可对全球大气、海洋和地表环境实施全天候、全天时、全谱段、三维、定量观测,完成了从试验试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

  上海“航天智造”再上新台阶

  “高大上”的航天技术越来越接地气。八院此次展出的交通大场景广域雷达、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高性能耐热铸造镁合金材料成形及应用、轻合金复杂构件激光加工技术及智能生产单元、高端智能搅拌摩擦焊装备、便携式快检质谱分析仪等产品,展现了上海“航天智造”的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将航天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公安执法等领域前景广阔。面对市场需求,八院802所著力推进航天雷达技术民用化,率先研制出多目标交通监控雷达,一部雷达可覆盖6车道、监测32个目标,大幅降低道路监管成本。基于交通大场景探测研制开发的广域雷达,能够同时实现10车道监测,监测256个目标,极大提升了交通执法和管理效率。此外,合作研制的全息路口监测雷达已大批量应用,实现了道路流量动态监测,提升了复杂路网智能管控水平。

  八院800所展示的轻合金复杂构件激光加工智能生产单元,受到广泛关注。只见两台机器人,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大脑”的统一控制和机器视觉“眼睛”的精确定位下,高速、流畅地完成了钛合金复杂构件的抓取、装配、检测、翻转、焊接等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据介绍,基于工业互联网,该智能生产单元还可实现设备互联、在线状态监控和生产过程数据可视化,实现基于实时数据的智能单元管控与集成应用,打通了工艺-设备-管控的集成制造链路,实现焊接过程无人值守。

  镁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轻量化材料,是目前军用先进材料技术领域竞争的重点。八院800所展示的高性能耐热铸造镁合金材料,在性能指标上达到高强韧铸造铝合金性能水平,综合减重超过25%,填补了国内轻量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大型复杂主承力构件选材空白。

  采用航天先进技术,八院812所裕达公司成功研制便携式快检质谱分析仪,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环境适应性设计优化,提高了便携性和抗震性。可用于机场、车站、大型展会等人员密集型环境现场的实时安全检测,实现爆炸物颗粒物及蒸气实时检测,气、液、固三态物质直接进样检测;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如水、空气、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先进的连接技术,最早在航天领域实现广泛应用。自2011年以来,八院149厂下属的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将这一“高大上”航天技术进行市场化应用,进军搅拌摩擦焊技术和设备研制领域。目前,不仅成功进行了产业装备生产,还远销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端智能装备的“品牌产业”。

  • 相关阅读
  • 镜观·领航丨奋斗正当时

    金秋十月,举国欢庆新中国迎来72岁华诞↑2021年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72载光阴荏苒这是一部奋斗者书写的历史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奋斗正当时党的十...

    时间:10-03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1296.1万剂次

      中新网10月3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10月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1296.1万剂次。...

    时间:10-03
  • 【每日一习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定型于古田会议

      习近平: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

    时间:10-03
  •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央视网消息:家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家是亮起的一盏灯,是团聚的一餐饭,是守护,并为之打拼的未来。一家团聚,过其乐融融的生活,他们“苦一点,累一点”都不怕。家是传承与坚守,为大家,他们绝壁可凿...

    时间:10-03
  • 第一报道 | 9月 中国元首外交关键词有“新”意

      世界格局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必须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在9月21日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时间:10-03
  • 共赢共享 习近平这样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开馆  共赢共享 习近平这样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10-03
  • 中俄元首成为“双重校友”

      时政微纪录丨中俄元首成为“双重校友”  2019年4月26日,北京友谊宾馆,一场特别的仪式将在这里举行。在数百名清华大学师生代表的热烈鼓掌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步入会场。习主席的母校清华大...

    时间:10-03
  • 东西问·中外对话 | 马丁·雅克:如果只能照搬西方模式,谈何理解中国?

      马丁·雅克是英国著名学者、作家。他是剑桥大学博士,并曾长期担任该校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是西方世界解读中国最著名的声音之一,他于2009年首次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是全球...

    时间:10-03
  • “十一”期间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齐聚北方 局地降温10摄氏度以上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 庞无忌)“十一”假期行至第三日,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迎来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3日消息,未来三天,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将与雨水...

    时间:10-03
  • 综合消息:期待合作提速升级 祝福中国发展繁荣——我驻外使馆举办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我驻外使馆近日纷纷举办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外人士期待不断充实中国与各国合作内涵、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更高水平,祝福中国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繁荣...

    时间:10-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