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第一报道 | 9月 中国元首外交关键词有“新”意

2021-10-03 15:03:57

来源:新华社

  世界格局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必须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在9月21日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这样呼吁。

  9月,中国元首外交活动频密、内容丰富——

  共克时艰,同谋未来。9月,中国元首外交关键词有“新”意,“第一报道”为您梳理——

关于大国责任担当——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更能看清当前的方位。

  今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来,中国始终履行责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为中国角色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这一新定位。

  “一带一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推动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生动例证。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9月10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

  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国际格局正深刻演变,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盼望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时代所需。在东方经济论坛、金砖国家、上合组织、联合国等多边平台,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路径。

  “我坚信,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坚定有力。

关于国际发展合作——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

  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减贫成果,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危机不断加剧,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在国际发展事业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为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擘画蓝图,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和国际发展合作指明方向,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

  菌草技术持续走向海外造福民众、服贸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稳步推进……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方案熠熠生辉,成效受到广泛肯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9月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倡导推动金砖务实合作高质量发展,并就公共卫生、疫苗、经济、政治安全、人文交流等合作提出5点倡议。

  明年中国将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继2017年厦门会晤之后,金砖合作将再次进入“中国时间”,各国期待听到更多中国声音、中国方案。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9月,在中国元首外交引领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发展,内涵更加丰富。

  9月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就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5点建议。

  从2018年青岛峰会提出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到2020年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再到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

  9月18日,在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六届峰会作视频致辞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拉关系已经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中国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共克时艰、共创机遇,携手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习近平主席高度关注数字经济等创新领域,提出“共谋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之计”“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

  9月21日,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全球挑战,习近平主席的有力号召,为世界带去信念和力量——

  “让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END-

  出品人:周宗敏

  策划:陈贽

  监制:冯俊扬

  统筹:谢鹏 闫珺岩

  文本:王雅晨 陈杉

  摄影:黄敬文 王迎 吴鲁

  编辑:党琦 程大雨 马晓燕 车玲

  视觉:王雅晨 党琦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相关阅读
  • 镜观·领航丨奋斗正当时

    金秋十月,举国欢庆新中国迎来72岁华诞↑2021年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72载光阴荏苒这是一部奋斗者书写的历史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奋斗正当时党的十...

    时间:10-03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1296.1万剂次

      中新网10月3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10月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1296.1万剂次。...

    时间:10-03
  • 【每日一习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定型于古田会议

      习近平: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

    时间:10-03
  •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央视网消息:家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家是亮起的一盏灯,是团聚的一餐饭,是守护,并为之打拼的未来。一家团聚,过其乐融融的生活,他们“苦一点,累一点”都不怕。家是传承与坚守,为大家,他们绝壁可凿...

    时间:10-03
  • 共赢共享 习近平这样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开馆  共赢共享 习近平这样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10-03
  • 中俄元首成为“双重校友”

      时政微纪录丨中俄元首成为“双重校友”  2019年4月26日,北京友谊宾馆,一场特别的仪式将在这里举行。在数百名清华大学师生代表的热烈鼓掌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步入会场。习主席的母校清华大...

    时间:10-03
  • 东西问·中外对话 | 马丁·雅克:如果只能照搬西方模式,谈何理解中国?

      马丁·雅克是英国著名学者、作家。他是剑桥大学博士,并曾长期担任该校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是西方世界解读中国最著名的声音之一,他于2009年首次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是全球...

    时间:10-03
  • “十一”期间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齐聚北方 局地降温10摄氏度以上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 庞无忌)“十一”假期行至第三日,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迎来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3日消息,未来三天,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将与雨水...

    时间:10-03
  • 综合消息:期待合作提速升级 祝福中国发展繁荣——我驻外使馆举办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我驻外使馆近日纷纷举办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外人士期待不断充实中国与各国合作内涵、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更高水平,祝福中国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繁荣...

    时间:10-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