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2021-10-18 17:51: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有哪些?是否能同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聚焦《关于做好2021-2022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新华社记者沐铁城

  2021年3月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且9月以来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叠加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

  为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2022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21-2022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有哪些?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是否能同时接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

  专家表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为匹配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在多数季节推荐的流感疫苗组份会更新一个或多个毒株,疫苗毒株与前一个流行季完全相同的情况也存在。为保证接种人群得到最大程度保护,即使流感疫苗组份与前一个流行季完全相同,考虑到多数接种者的免疫力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流感疫苗还是需要每年接种。

  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通知要求有序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提出各地要依据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按照优先顺序对医务人员,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以及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开展接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上述人群实施免费接种,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是否能同时接种?

  专家介绍,目前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同时接种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参照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原则上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

  具体情况分为:可在接种流感疫苗14天以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者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程序14天后接种流感疫苗;或者在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即在接种第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14天后接种流感疫苗,再间隔14天后接种第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专家提醒,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需遵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和间隔的要求。

  除接种疫苗外还有哪些防护措施可以预防流感?

  专家表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

  此外,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 相关阅读
  • 教育研究者:优化超纲考试是“双减”落地关键所在

      一家之言  优化超纲考试 是“双减”落地生效的关键所在  改革中高考制度、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两大基石。相对而言,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章可循,实操层面容易一些,中高考制度...

    时间:10-19
  • “双碳”目标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饭...

    时间:10-19
  • 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成浙江“网红打卡地”

      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成浙江“网红打卡地”   在这里,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让我在科学世界走下去的,始终是前方那份未知的神秘。”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教师陈侠斌近日与十余位来自新材料、生命科学、海洋科...

    时间:10-19
  • 辽宁盘锦多方合力保护珍稀物种 让黑嘴鸥在这里惬意栖居

      辽宁盘锦多方合力保护珍稀物种   让黑嘴鸥在这里惬意栖居(绿色家园)  一场秋雨过后,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群的水鸟在泥滩上歇脚、踱步。  今年2月,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

    时间:10-19
  • 生生不息 多样保护

      生生不息 多样保护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高等植物种类约3.5万种,居世界第三位;哺乳动物686种,特有率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也是作物遗传和林木遗传资源大国。近年来,中国实行了...

    时间:10-19
  • 望海楼: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望海楼)  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

    时间:10-19
  •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空间站可以服务于教育活动、生物学、生物技术、地球与空间科学、药物研发和物理学等领域,空间站获得的实验数据也有利于提出新的科学思想,或提出用于长期太空飞行任务和地面...

    时间:10-19
  • “羲和”追日 这些高科技将让它的“首拍”超精超稳

      作为中国卫星史上第一位太阳专属的“摄像师”,“羲和号”开创了多个“首次”。近期,“羲和号”将获得首批观测数据。研究团队将在对观测数据进行科学标定处理后,向国内外公布。  ◎本报记者 金 凤  效法羲...

    时间:10-19
  • 中国科研团队提出大胆设想——全方位立体探测太阳

      “如果能够尽快立项,我国的太阳立体探测系统真正建成可能要到2035年。”在几天前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提出一个大胆设想——立体探测太阳...

    时间:10-19
  • 抗生素污染环境怎么办?中国学者提出解决方案

      抗生素污染环境怎么办?我学者提出解决方案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记者近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环境学院郭婉茜教授团队首次系统探究了应对抗生素潜在胁迫,厌氧污泥微生物生理功能...

    时间:10-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