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2021-10-20 04:19: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

  “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时期的梦想付诸现实,是很幸福的。”1936年出生的刘永坦,比世界第一台实用雷达晚“出生”一年,他却用一生追赶乃至领跑世界雷达技术的发展脚步。

  奠定理论基础、组建“雷达铁军”、筑造“海防长城”……刘永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对海探测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无到有,奠定新体制雷达理论基础

  生逢战乱年代,刘永坦从小对国家兴亡感受深刻。“国家贫弱,你长大要努力改变这种局面。”父亲的这句话,在刘永坦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1953年高考后,刘永坦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班级里年龄最小,却因懂得多被称作“小老师”。1958年在清华大学进修后,他又回校走上三尺讲台,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成为相关科研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后,刘永坦作为首批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毕业时,面对导师的多次挽留,刘永坦毅然决定回国,他坚信中国人有能力研制出自己的新体制雷达。

  刘永坦说,雷达能看多远,国防安全就可以保障多远,而新体制雷达可让我国海域可监控预警范围大幅提升。

  对于新体制雷达的研制,刘永坦也面临着一些质疑,但他初心不改,努力坚持。当时没有中文打字机,刘永坦组建的六人团队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手写出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

  在之后的800多个日夜里,刘永坦率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了几千次实验分析、数万次数据获取。终于,他主持的预研项目系统突破了海杂波背景目标检测、远距离探测信号及系统模型设计等基础理论,创建了完备的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

  1989年,团队建起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多部门联合举行的鉴定会宣布:“新体制雷达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步履不停,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

  虽然科研成果和荣誉足以结题报奖,但刘永坦不愿就此停步。

  “一定要把实验成果真正应用起来。”面对合作方对新工程提出的“全方位监测远距离目标”新要求,刘永坦知道,把实验项目转化成完整的雷达系统,是一项更艰巨的挑战。

  1997年,刘永坦团队正式开始新体制雷达工程化的研制。

  设计、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刘永坦率领以哈工大为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单位联合攻关的“雷达铁军”,扎根在海防前线的试验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饿了就吃面包充饥,困了就睡在板凳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永坦和成员们住在漏雨的旧屋中,经受蚊虫叮咬和台风袭击,即便面对系统方案被全盘推翻,也从不言弃。

  历经上千次试验和数次重大改进,2011年秋天,刘永坦团队终于成功完成我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的研制任务,其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使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2015年,刘永坦凭借该成果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如今,这些雷达矗立在我国的海岸线上,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书育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在党的领导下,为我们的事业奋斗终身!”1983年的入党申请书上,刘永坦这样写道。30多年来,他也是这样做的。耄耋之年,他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2021年,哈工大开设“永坦班”,刘永坦担任班主任,激励青年学子投身雷达科研事业。

  “未来还得靠年轻人。”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刘永坦最看重的身份始终是“教师”,“学生读我的研究生,是对我的最大信任,要是教不好,岂不是误人子弟?”

  刘永坦的学生们都说,做“坦先生”的学生,功底不扎实是不行的。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东西逃不过“坦先生”的“火眼金睛”。有没有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做足功课,“坦先生”只要和你一讨论,立刻就会“原形毕露”。

  60多年来,刘永坦一直奔走在“科学家”和“教师”这两种角色之间。他认为,科研和教书育人相辅相成,重大科研课题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课堂,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是科研中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

  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30多人,刘永坦团队形成了新体制雷达领域老中青齐全的人才梯队,是一支作风过硬、能攻克国际前沿课题的“雷达铁军”。

  2020年8月3日,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

  “这份殊荣不单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刘永坦说,设立这个基金就是要助力学校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打造更多的“国之重器”。

  迄今,刘永坦已培养研究生80多名,其中获博士学位40多人,将军、院士、大学校长、国防院所总师、高科技技术公司创始人……他的学生中,正涌现出一批批国之栋梁。

  记者:张艺开

  • 相关阅读
  • 贵州遵义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 系外省关联确诊病例密接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贵州省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10月20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接到报告,10月19日遵义市汇川区外省关联确诊病例的1位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经遵义市疾控中心复检,结果为阳性。接到报告后,...

    时间:10-20
  • 重庆三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丁世录接受审查调查

      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世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重庆市纪委监委消息: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世录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重庆市...

    时间:10-20
  •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将举行 集中展现高精尖重大科技成果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张蔚然)记者20日获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将于10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本次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

    时间:10-20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3622.6万剂次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10月1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3622.6万剂次。资料图:医务人员为民众接种新冠疫苗。 陈冠言 摄...

    时间:10-20
  • 重磅|张蕴岭:走出世界困局,为何需要东方的合作文明?

      (东西问)重磅|张蕴岭:走出世界困局,为何需要东方的合作文明?  中新社威海10月20日电 题:走出世界困局,为何需要东方的合作文明?  作者 文龙杰 杨兵 王娇妮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之下既...

    时间:10-20
  • 中国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成果高度期待

      新华社伦敦10月19日电(记者郭爽 许凤)中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驻英国使馆19日联合举办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线上中外记者会。中方表示,即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

    时间:10-20
  • 多国驻华使节参访江西:寻访红色印记 感受中国发展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外交部组织来自16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赴江西参访,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探寻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使节们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

    时间:10-20
  • 【母亲河畔的中国】探访山西黄河蛇曲奇观:大河龙行湾连湾

      中新网临汾10月20日电 题:探访山西黄河蛇曲奇观:大河龙行湾连湾  作者 高瑞峰 上官云  九曲黄河沿晋陕大峡谷急流直下,滔滔河水深涧腾蛟、浊浪排空,至山西省永和县一改咆哮前行、穿峡裂岸的雄壮,水流渐缓...

    时间:10-20
  • 走近冬奥 | 北京冬奥会火种展示和火炬接力计划发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随着北京冬奥会火种20日抵达北京,火种展示和火炬接力计划发布。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组委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坚持把公众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将传...

    时间:10-20
  • 劣迹斑斑的“人权教师爷”没有资格对着新疆指手画脚

      “国际锐评”劣迹斑斑的“人权教师爷”没有资格对着新疆指手画脚  美国领导人近日在一次演讲中污蔑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并抹黑中国治疆政策。然而,美方屡屡拿人权问题攻击中国,不仅不能以此建立美国所谓全...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