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重磅|张蕴岭:走出世界困局,为何需要东方的合作文明?

2021-10-20 15:0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重磅|张蕴岭:走出世界困局,为何需要东方的合作文明?

  中新社威海10月20日电 题:走出世界困局,为何需要东方的合作文明?

  作者 文龙杰 杨兵 王娇妮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之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为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更添“不确定”,如何探寻纷繁和变乱中的脉络和出路?中国如何因应变局,战略机遇期消失了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张蕴岭曾任第十、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韩友协副会长等职务,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给出观察与分析。

资料图:繁忙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张浪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既通晓理论又躬身实践的知名国际问题专家,您如何看待中国当前所处的世界格局和形势?

  张蕴岭:中国综合力量快速提升,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特别是美国,对华提高了战略警惕和应对布局。奥巴马时期,美国提出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到了特朗普执政时期,提出“美国第一”,对中国进行全面限制。特朗普采取的对华政策导致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

  如果说特朗普时期美国还是单独调整战略,到了拜登时期,美国就开始动员整个西方,扩建朋友圈来共同应对中国。拜登提出“全面战略竞争”,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这被认为是国家治理方式的竞争。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发挥政府、公有经济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这被美国认定为背离市场经济,因此,要对中国进行制约和限制。

  拜登提出的“全面战略竞争”,核心是“谁胜出”的问题,这是战略竞争的基本含义。尽管战略竞争与冷战“谁消灭对方”的问题不同,把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简单定性为“谁胜出”有很大问题,也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形势还是很严峻的,美国会采取各种方式限制中国,加强自己,把中国当作不遵守规则、试图改变秩序者而加以打压。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重大变化和新形势。

  中国会与美国发生对抗吗?既不能简单地回答“会”,也难以回答为“不会”,把“会”作为可能,把“不会”作为争取比较科学。中国不愿意对抗,一再宣称,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走传统大国崛起的老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着眼于推动新型国际秩序的建设,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旨在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因此,中国不会主动搞对抗,会尽可能创建利于对话与合作的环境。不过,中国也会对美国及盟友的对抗性做法采取应对措施,目的还是推动关系往前走,而不是往后退。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百年大变局?

  张蕴岭:百年大变局是中国领导人提出来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和概括。国际关系和秩序的变化是大变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不仅是国际关系,还包括经济发展范式、气候变化等。就发展范式而言,西方工业化几百年,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逐步创造了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工业化道路;一个是城市化进程。工业化的生产率高,人们生活得到改善,但工业化生产需要开发自然资源,城市化生活增加废气、废水、垃圾排放,导致生态恶化。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传统范式,累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气候变化,地球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现已是负能量运转,生态已经失衡,无法再自我修复,而且情况还在恶化,这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正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是希望,也可能导致灾难,需要以新的智慧、新的手段趋利避害。这次科技革命的典型特征是智能化,智能化会产生更高效率,但也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大改变。

  就中国而言,处在大变局的中心,是推动变化的重要力量。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东方文明和“天下秩序”的中心。近代以来,中国衰落了,受到列强的欺凌和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终止了下行,开启了民族复兴进程。到了这个百年,即2000年时,中国就经济总量而言,重新列于世界大国之林,此后复兴进程加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的变化本身就是世界变局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仅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比如,就力量对比看,最重要的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大幅度提升,西方主导世界的格局发生转变,力量格局分散化,国际治理多样化是大趋势。同时,地球生态、气候的大变化使得人类共同面对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同舟共济”,加强合作,搞分裂、对抗没有赢家。

  中新社记者: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在吗?

  张蕴岭: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环境变化了,但仍然存在。战略机遇期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自身战略发展的定位,二是外部的综合环境。目标设定提供机遇,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要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这样的目标设定往前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机遇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有与时俱进地调整与变革的能力,比如,在传统发展范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我们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转向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双循环发展战略。

  尽管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由所谓“全面接触”转向“全面竞争”,对中国进行制裁、限制、封堵、脱钩,并且拉拢盟国与伙伴国对中国进行遏制,但是也不能把外部环境看成漆黑一片。一是我们并不是完全被动,也有主动应对的机会和能力,二是并非所有的国家都会选边站,就是美国也会考虑长期坚持与中国唱对台戏的代价。事实证明,中美不可能完全切割开来,双方都有避免全面对抗,发展关系,包括合作关系的意愿。同时,也不是多数国家都视中国为威胁。无论是与西方国家,还是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的战略空间是存在的,我们应该利用好,把握住,进行开拓。

  中国并不孤立,是联合国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是WTO、G20等多边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中国主动提出的倡议、动议,如“一带一路”、亚投行都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高科技领域,虽然美国进行封堵,但中国也有领先领域,同时,企业界也会出于商业利益去寻求发展关系的办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看似没路了,但通过转换方式和开拓创新,就能创造出新的机遇。最近我主编了两本书,《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和《世界大势:把握新时代变化的脉搏》,对大变局和世界趋势与中国的战略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要创建机遇,这很重要。

资料图: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林洁琪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的合作可为破解今天的世界谜题提供何种经验?

  张蕴岭:时代需要新理念、新文明。东方文化在推动世界和平、合作、发展方面有着丰富内容。如今,随着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的复兴,曾经对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东方思想文化,在百年大变局中将发挥独特作用。

  东方文化强调相互尊重,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强调求同存异,各方存在分歧是正常的,但大家会向好的方向努力;倡导和谐相处,和而不同,互学互鉴。这些也是命运共同体精神。

  东盟的发展之所以不断取得进步,一条重要的经验是以协商、协调、共识、合作原则为基础,而不是以制度干预为基础。中国与东盟也是如此,坚持协商合作,有事好商量,面对分歧,不搞对抗,通过合作共创利益,共享收益。在纪念中国—东盟对话30周年时,我提出中国—东盟关系的引领是合作价值观、合作文明。东方文化中有“和为贵”“合作共利”等理念,合作成为一种价值和文明,其意义在于引领推进新国际关系和秩序的构建,推进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的新世界。

  在我看来,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要旨不是推动建立组织,而是推广理念和基于理念的合作行动。比如,中国与东盟,一个是国家,一个是包括10个国家的区域组织,处理好关系并不容易,但是几十年走过来,有分歧,而无对抗,“有惊无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以对话促协商,以共识促行动,相向而行。比如,当年中国与东盟开始谈判自贸区,各方差别巨大,又逢东盟正处金融危机恢复期,如何破题?我们从东盟国家期望的“早期收获”(early harvest)开始,中国宣布率先开放400项农产品,与东盟签署农业合作协议帮助东南亚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样赢得了东盟国家的信任。谈判采取了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和照顾欠发达国家的特色方式,从而使得自贸区构建过程比较顺畅。(完)

  受访者简介:

中新社记者 杨兵 摄

  张蕴岭,国内外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东北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国际研究学部主任;第十、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主要代表作有《寻求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对东亚合作的研究、参与和思考》,《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世界大势-把握新时代变化的脉搏》等。

  • 相关阅读
  • 跟总书记学党史|第五集《开放之路》

      1979年1月,和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建市。随后,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时间:10-20
  • 西安疫情防控直击:市民冒雨测核酸 网红街区人气减

      中新网西安10月20日电 题:西安疫情防控直击:市民冒雨测核酸 网红街区人气减  作者 杨英琦 阿琳娜  “昨天接到通知后,我们医院组织了130余名护士在16个检测台轮班,连夜为市民采集核酸,至今已超过24小时。...

    时间:10-20
  •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37个居民小区施行封闭和管控

      (抗击新冠肺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37个居民小区施行封闭和管控  中新网阿拉善10月20日电 (记者 张玮)2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目前,达来呼布镇37个居民...

    时间:10-20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奋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立足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

    时间:10-20
  • 甘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

      10月19日16时至20日16时,甘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目前,甘肃省共有本土确诊病例8例。...

    时间:10-20
  • 【母亲河畔的中国】探访中国首个“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势头正劲

      中新网中卫10月20日电 题:探访中国首个“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势头正劲  中新网记者 于晶 吉翔  “当人们足不出户轻点手机在美团下单时,附近匹配送餐小哥就会为您准时送餐上们,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时间:10-20
  • 国家矿山安监局:支持煤炭保供 正加快筛选应急保供煤矿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副司长井健20日对外表示,坚决支持国家煤炭保供工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优质产能释放,目前已审核筛选出153处符合安全增产保供条件的煤...

    时间:10-20
  • 农业农村部: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均收入达到4454元

      中国农业农村部: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均收入达到4454元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农业农村部20日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均收入达到4454元(人民币,下同)。  在当天召开的国新办...

    时间:10-20
  • 胡春华强调 全力以赴抓紧抓好秋收和秋冬种工作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抓好当前秋收和秋冬种切实保障粮食生产视频调度会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

    时间:10-20
  • 刘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夏宾)“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20日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作书面致辞时提到,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