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恢复合法席位50年,为什么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2021-10-23 10:5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恢复合法席位50年,为什么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今年9月,中国军队响应联合国“为维和而行动”倡议,首次举办“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前夕举行的这次演习,成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这一定位的生动注脚。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的国家。在受访学者看来,中国如此珍视和平、坚定维护和平,首先源于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说,拥有数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中国一直秉承“协和万邦”的理念。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和平、包容、开放”中华文明根性的高度,关心、同情和帮助欠发达国家,不与“霸道”为伍。

  如其所言,“和”不仅是贯穿新中国外交的主题词之一,也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关键词,新中国的成长一直伴随“和平”印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中国外交对世界标志性的创新和贡献,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到欢迎国际社会合作伙伴“搭便车”;从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一直走在以合促和的道路上。这些蕴含东方智慧的理念,不仅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更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

  “新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国的一寸土地。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有着深刻的辩证逻辑,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家发展,以中国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说。

  有观察家认为,有着14亿多人口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本身就是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特殊贡献。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汤蓓说,中国把握世界发展总体局势,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互利共赢,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尽可能地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由此也更加地去坚定捍卫和平。亦有外媒分析指,中国人对于“强起来”的定义更多是练好“内功”,而不是以对外扩张或国际势力范围来计算,这表明中国对外政策的平和与理性。

  持和平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同样是从“和”出发,致力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这集中体现于止戈维和,中国对国际维和行动的积极参与。数据显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1年来,中国已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重要出兵国,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名列第一,目前有2200余人在联合国8个任务区执行任务。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说,中国在提高维和影响力和绩效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人们还注意到,在巴以、阿富汗、伊朗核、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长期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反对任何一方诉诸单边或暴力手段,不断以“中国方式”推动解决热点问题。汤蓓说,中国的“和平经验”不仅解决当前冲突问题,更致力于解决导致冲突的深层根源,比如贫困、歧视等问题。中国还强调共同安全,与国际社会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中方劝和促谈为了和平的积极斡旋,也得到国际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中央委员会成员阿巴斯·扎基说,中国在国际社会不断提出新的和平政策,成为制约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说,中国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不确定性成为国际环境的突出特征,尤其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更为人类持久和平带来严重挑战。此背景下,中国被外界寄予更多期望。

  在10月22日官方发布的《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中,中国再次表明其对和平的坚守: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汤蓓对此表示,通过在关键节点的宣示,中国再次告诉世界,面向下一个50年,中国外交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之路,坚持不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发展持续注入“和”力量。(完)

  • 相关阅读
  • 中国自然资源资产“大家底”公布 看看都有啥?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大家底”公布!看看都有啥?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空间。我国的自然资源就是我们国家的自然家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钱。 在刚刚(23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时间:10-24
  • 上海旅行团核酸检测后,为何32小时才落实管制措施?

      十一黄金周结束,针对疫情,人们小小地松了一口气,因为有五亿多人参与国内旅游的这个长假里头,疫情防控相当平稳。然而,十一长假过后仅仅一周多,国内疫情又卷土重来。本周一,10月18号,一个从上海出发的七人...

    时间:10-24
  • 纪念缅怀英雄烈士 关心关爱烈士遗属

      纪念缅怀英雄烈士 关心关爱烈士遗属  ——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弘扬英烈精神纪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纪念缅怀英雄烈士,关心关爱烈士遗属,深入弘扬...

    时间:10-24
  • 杜寿玢:科研就是钻研解决不懂不会的问题

      杜寿玢:科研就是钻研解决不懂不会的问题  【听医者讲述】  营养理念已在全社会普及,临床营养学科也进入开枝散叶期。而几十年前,它的萌芽是埋在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老前辈脑海里的。其中,有一位名叫杜寿玢...

    时间:10-24
  • 青春奋进新时代 一大批年轻人在西藏建设中建功立业

      一大批年轻人在西藏建设中建功立业——   雪域高原奉献青春力量(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38))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接见援藏干部时动情地说:“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

    时间:10-24
  • 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

      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权威访谈)  ——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要求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时间:10-24
  • 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在广州深入历史文化街区、高校、企业,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进行调研。  3年来,广州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推...

    时间:10-24
  •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有关部门和沿黄河省区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时间:10-24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  本报记者 刘成友 王汉超 姜 峰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

    时间:10-24
  • 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 安徽对199起涉黑案件复核督导

      深挖彻查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  安徽对199起涉黑案件复核督导  安徽省肥东县白龙镇白龙社区街道上,液化气经营户胡大姐家门面房内一侧,4瓶30升的液化气罐排成一排摆在进门处。在白龙社区街面上,像这样的...

    时间:10-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