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首席科学家解读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精细刻画全球共享

2021-11-06 15:35: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研制、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11月5日成功发射。该卫星是中科院首颗地球科学卫星,也是今年9月在北京成立的、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规划的首发星。

  为什么要研制发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它将如何实现科学目标?怎样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未来卫星系列化发展有何规划?围绕这些备受关注的话题,SDGSAT-1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负责人、CBAS主任郭华东院士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进行解读。

  空间观测可持续发展目标物化特性需要特定数据

  现有遥感卫星都能对地球进行观测并共享数据,为什么还要专门研制和发射可持续发展卫星?

  郭华东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包括17个目标和169个子目标,含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同方面,涉及内容繁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监测、评估与科学研究需要针对目标特性的数据,在现有卫星系统中找不到答案。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国陆续发射了气象、资源、环境、海洋等对地观测卫星,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卫星的观测目标均为自然现象,而SDGSAT-1卫星的观测目标是对‘人类活动遗迹的精细刻画’,即获取人类活动与地表地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息。与其他卫星相比,这是该科学卫星立项理念和观测机理与方法的重要特色,是研制和发射SDGSAT-1的必要所在。”

  他举例称,比如第6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名称为城市与社区,要分析“一带一路”区域的超大城市的状况,需定量探测城市发展的速度、人居格局状况、能源消耗情况等,所需数据的分辨率要求更高、所需的定量反演参数要求更多等,所以需要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发展新的技术来解决。

  郭华东说,中科院有“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空间科学等几十个先导专项,SDGSAT-1卫星是两个专项合作,其由地球大数据专项立项、论证和研制,工程总体则纳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进行卫星的工程管理。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成功发射升空。 刘宇飞 摄

  精细空间探测助力寻找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留下的蛛丝马迹

  旨在实现“人类活动痕迹”精细刻画的SDGSAT-1卫星,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怎样对全球SDGs实现进行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郭华东介绍说,对“人类活动痕迹”精细刻画方面,比如对海岸带养殖海产的养殖场,SDGSAT-1卫星可以监测夜间灯光,“做养殖场会有微弱灯光,我们可以捕捉到特征信息”。此外,对排污口等热能排放指标,SDGSAT-1卫星可以用热红外仪器监测非法排放情况。对城市的扩展和扩张,也可以通过高精度的卫星影像做动态监测。

  针对现在相对难以监测的、比如拓展到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留下的痕迹,通过现场实地勘测的方法无法监测到,但利用SDGSAT-1卫星,通过精细空间探测反而能监测到这样的现象,能够寻找到古代留下的蛛丝马迹,例如古长城、古河道等留下的痕迹。“从宏观角度上能看到更多的信息,比如消失的古城等现象。这些都是对人类活动痕迹的探测”。

  对于全球变暖后极地的冰雪变化,SDGSAT-1卫星通过获取昼夜图像,白天反射的是与太阳光能量,星载微光传感器主要获取月光与冰雪的相互作用信息,进一步分析冰雪物质成分、几何特性及变化,有望为极地冰雪演变和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郭华东指出,SDGSAT-1卫星传感器很有特色,不仅热红外和微光仪器的分辨率高,还能将热红外、微光、多光谱仪器组合起来进行探测,实现全天候的观测。同时,300千米的卫星覆盖宽度,可保证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大范围数据。新的探测手段结合新的观点和理念去分析认识,期待逐步收获新的科学发现。

  构建共享机制提供不同国家所需数据产品

  郭华东表示,SDGSAT-1卫星数据主要是服务全球SDGs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卫星入轨运行后,其数据产品将面向全球进行共享,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SDGs研究所需的数据支撑。

  在服务国际科学家、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方面,SDGSAT-1卫星将从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为中国国内监测提供数据源;二是为中国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全球性科研工作提供数据,包括全球森林监测、沙漠化动态监测等;三是为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支持,“把这些数据提供给联合国成员国,提供全球各个国家需要的数据产品”。

  他提醒指出,尽管SDGSAT-1卫星提供数据支持、提供手段,但一颗卫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目前该卫星可为联合国2030年议程17个SDGs中的6个目标提供数据服务,后续还要争取服务更多的目标和解决更多问题。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其他卫星系统的数据,联合中外相关机构发起SDG空间观测联盟。

  “我们正在论证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后续的系列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纳入到国家规划,争取立项支持,继续向前发展。后续的卫星要回答如何更好地服务SDGs的实现,我们在论证中。”郭华东透露说。(完)

  • 相关阅读
  • 人民至上 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时间:11-07
  • 国家电网:保供电取得阶段性成效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国家电网网站消息,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恢复常态,保供电保民生取得阶段性成效。电煤供应明显增加、并网发电能力明显提高、有序用电规模明显减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

    时间:11-07
  • 第一观察|重信守诺,习近平强调三个“不会变”

      11月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了三个“不会变”——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

    时间:11-07
  • 联播+|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习近平对这支队伍寄予厚望

    2021年11月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王沪宁、韩正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代表。  |联播+| 11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

    时间:11-07
  • 太空理发器亮相 王亚平变身发型师

      进入太空的这段时间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保持天地同步作息,其间翟志刚、王亚平还协同配合,给叶光富理了发。  这是2021年10月31日下午4点左右的一段画面。画面中,三名航天员正在做理发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翟志...

    时间:11-07
  • 王毅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11月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王毅表示,中伊两国是全面战略伙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方都将坚定发展中伊友好关系,坚定推进中伊务实合作,造福...

    时间:11-07
  • 【每日一习话】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

    时间:11-07
  •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习近平主席第四届进博会主旨演讲传递开放合作强音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 题:“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习近平主席第四届进博会主旨演讲传递开放合作强音  新华社记者  金秋上海,浦江奔涌。进博会又一次如约而至,拥抱八方来客。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

    时间:11-07
  •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关键抉择)

      原标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关键抉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万里长江奔流不息生机盎然,“十年禁渔”让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时间:11-07
  •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王广音被“双开”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7日电(记者连振)记者7日从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获悉,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王广音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经查,王...

    时间:11-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