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飞船试驾员”千百次“试飞”助力航天员完美飞天

2021-11-08 09:4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 (马帅莎 张宇 时小丹)11月8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开展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顺利完成机械臂级联装置安装工作。在航天员每一个动作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飞船工程师团队在地面进行成百上千次模拟演练的付出。

  “飞船试驾员”

  自神舟载人飞船型号研制开展以来,飞船工程师这个特殊的身份就随之诞生。飞船工程师不是一个单独的岗位,往往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团队中的系统总体、电总体、机械总体设计师兼任。

  从神舟载人飞船设计、生产,再到发射、返回,飞船工程师团队始终是飞船最亲密的陪伴者。航天器中各种复杂的操作平台、操作界面,不能仅靠航天员自己摸索或对照纸面教程学习。飞船工程师们将自己作为航天员的替身,在型号开展地面测试时代替航天员进行各项测试工作,以检验仪表显示、手动操作、故障处置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

  “作为航天产品的设计者和改进者,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细节了然于胸,对飞船上的每一个部件、测试中的每一条手控指令如数家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说。

  测试是航天器型号的常规工作,但对于飞船工程师而言,进入舱内时往往需要转变角色,把自己当做航天员去操作航天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载人飞船系统主管设计师明章鹏将这个过程比作试驾,帮助航天员了解和熟悉航天器的“脾气秉性”,确保每一艘“生命之舟”安全往返。

  “为了满足工效学的设计要求,让航天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需要从设计师的角色向使用者的角色转变,发现航天器产品的问题,并给设计团队提出反馈,实现产品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明章鹏说。

  “这届年轻人能抗事儿”

  神舟十二号安全返回,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待命出征,随着“滚动发射”模式逐步确立,飞船工程师的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但是他们总是乐观面对每一次任务挑战。

  “90后”肖雪迪,2020年刚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便迅速担起了飞船工程师的重任。载人飞船操作复杂,每次任务往往是上百条手控指令和百余个操作动作的组合,而且指令发布要求极为苛刻,指令间隔最小为5秒,每个指令都必须分秒不差,容不得半点犹豫和马虎。

  面对常人难以应对的严苛操作,经过一年历练后已是“老手”的肖雪迪却信心满满,“保证任务圆满成功的秘笈,就是每次进舱前会仔细查阅飞船操作指南,在细则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标注,确保进舱后的发令和操作万无一失。”

  “这一份荣耀的兼任工作,伴随而来的也是如山重任。这届年轻人能抗事儿。”载人飞船飞控负责人杨海峰在提及这些年轻飞船工程师时有些动容。在他看来,能够投身到载人航天的重大工程中,并且亲手改进这些陪伴航天员上天的航天器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是他们作为飞船工程师的无上荣耀。

  十年累计进舱千余次

  从2011年至今,十年间,飞船工程师团队零差错地保障了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三号6个型号的发射任务,累计进舱千余次。

  “自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以来,面对大量的技术空白,载人航天研制队伍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以独立自主突破技术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自主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核心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柏楠回首峥嵘岁月,自信昂然。

  2011年博士毕业的高旭,从神舟九号开始,就扎根在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型号总体的岗位上,同时担任飞船工程师。在大家眼中,他是为了工作不顾一切的“拼命三郎”。飞船工程师任长伟此前为配合测试进度,持续进舱时间常常超过十几个小时。那段时间里,他除了承受电子辐射外,还要面对舱内噪声以及设备发热等带来的不适。

  历经神舟飞船全部型号,现任神舟载人飞船产品保证负责人的陈同祥看着年轻人的成长很欣慰,同时也心疼着这些在历练中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她说,“这些年轻人都怀着赤诚之心、赤子之情,他们为了手中的工作,都可以不顾一切、少眠少休,只为功成。”(完)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眼中合格新闻工作者的“样子”

      联播+|习近平眼中合格新闻工作者的“样子”  联播+ 习近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自重、自爱、自强。希望新闻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形成一种良好的作风。”...

    时间:11-08
  •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华社记者游人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9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时间:11-08
  • 冬季来临受灾群众救助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冬季来临受灾群众救助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冬季来临,受灾群众救助情况如何?年底历来是生产安全事...

    时间:11-08
  • 国家语委: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8日电 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建设冬奥术语平台,收录13.2万条多语种术语,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冬奥运动多语术语库……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介绍,“十三五”期间,国...

    时间:11-08
  • 新华时评:记录生活,无愧时代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记录生活,无愧时代  新华社记者杨柳  今日落笔,总觉有些不同。  立冬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这个节我们依然在忙碌中度过。不过,对...

    时间:11-08
  • 记者节微视频丨这样的人

      有这样一群人  足迹遍布全球  声音传往各地  在一线  在战地  在现场  肩有担当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记录时代  书写未来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出品人:陈凯星、周亮  监制:齐慧杰...

    时间:11-08
  • 国家卫健委:从严从紧抓好秋冬季托育机构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8日发布关于做好秋冬季托育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严从紧抓好秋冬季托育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婴幼儿安全和健康。  托育机构是专门负责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的...

    时间:11-08
  • 成功出舱,空间站机械臂如何助航天员“一臂之力”?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成功出舱,空间站机械臂如何助航天员“一臂之力”?  新华社记者胡喆  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作,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时间:11-08
  • 美好出行新图景是什么样?——来自进博会的交通产业新动向

      第四届进博会丨美好出行新图景是什么样?——来自进博会的交通产业新动向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美好出行新图景是什么样?——来自进博会的交通产业新动向  新华社记者周圆、王辰阳、邵艺博  自动驾驶...

    时间:11-08
  • 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9% 外交部:为全球带来更多新机遇

      11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11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9%。有评论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印证了中国坚定...

    时间:1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