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丨吴家林:如何以摄影为桥向西方展示中国形象?

2021-11-18 15:3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吴家林:如何以摄影为桥向西方展示中国形象?

  中新社昭通11月18日电 题:如何以摄影为桥向西方展示中国形象?——专访摄影家吴家林

  中新社记者 缪超

  有时候,一图胜千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摄影师走进家乡云南的大山,着眼于中国普通民众在自然状态中的美好人性,坚持用心灵感知去捕捉具有戏剧性且真实的瞬间。其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浓郁的地域特色,也具有厚重的中国历史感和文化感,最终在世界各地举办影展,在西方摄影界引起巨大反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

  他就是吴家林,唯一入选《布列松的选择》以及世界摄影大师系列丛书《黑皮书》的华人摄影家。

  如何以摄影为桥,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吴家林近日在家乡云南省昭通市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摄影要融入中国人的影像艺术个性与东方美学,创造自我。有别于西方的东方摄影,能够丰富世界摄影的多样性,必将吸引更多世界的目光。

吴家林摄影作品“拉家常”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是如何走上摄影之路的,西方为什么认可您的摄影作品?

  吴家林:我1942年出生,已近耄耋。青年时,当过小学教员、县文化馆员、新闻通讯员。1969年开始接触照相机,从此走上自学摄影之路。一开始,我与众多中国摄影师一样习惯摆拍。但后来逐渐意识到真实才是摄影最本质的特性。笃定真实,慢慢形成自己的摄影风格:不组织、不摆拍、不表演、不干预。

  意识到真实,是我受到西方摄影界认可的原因之一。但能被西方摄影主流欣赏,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当时没有去跟风西方。有人说,我是在学习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列松的抓拍手法,但当时我并不知道布列松是谁。我是以东方人视角,记录这块古老土地上的芸芸众生,展示出中国摄影的独特魅力。正是这一点,才让西方摄影界不自禁地兴奋起来,并最早、也最普遍地得到国际同行业的肯定。

吴家林摄影作品“卖鸟人”。

  中新社记者:“摆拍”是西方长期不认可中国摄影的主要原因吗?

  吴家林:首先要澄清,“摆拍”不是中国摄影的“特产”,它是西方摄影史的一部分。过去,西方许多经典照片都有摆拍痕迹,包括著名的罗伯特·卡帕的《临死前的士兵》、罗森塔尔的《星条旗插上硫磺岛》,以及反映二战胜利的照片《胜利之吻》与《攻克柏林》等。客观地说,原因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技术不具备抓拍条件。

  摄影源自西方,中国摄影自然会受到西方摆拍历史影响。一直以来,西方对中国充满无限好奇,希望看到真实的中国。显然,摆拍并不能满足这种愿望。目前,中国摄影界的摆拍风气仍一定程度存在。照相机是历史的眼睛,在相机面前表演或通过相机刻意选择被观看的中国,其照片价值就会土崩瓦解。我认为,中国摄影当前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尊重历史,二是尊重真实。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博物馆的“吴家林影像馆”内部。

  中新社记者:曾有中国摄影师认为只有反应尖锐历史,才能受到西方认可。您怎么看?

  吴家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纪实摄影确实存在一种“历史题材决定论”,认为拍摄尖锐题材更受西方关注。我的例子恰恰证明那是错误的认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带着相机深入家乡昭通乌蒙山区,拍摄《云南山里人》,着眼于普通民众在自然状态中的美好人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捕捉具有戏剧性且真实的瞬间。当时,家乡昭通山区特别贫困,我却不想展现贫困,更想展现山里人的尊严。

  正是这组平和、质朴的摄影作品,吸引了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的目光。他看后认为,西方世界的城市奢靡成风、荒诞不经,《云南山里人》记录的中国农民形象,朴实、勤恳、善良,物资匮乏,却洋溢着简单的幸福。当时他说,“这是治疗淫逸无度的城市病的良药。”西方通过摄影透视中国,同时映射联系到西方社会问题,这让中国摄影界震惊和反思。

  中新社记者:纵观您的摄影生涯,主要作品都是记录展示家乡云南的普通人。您为何这样做?

  吴家林:我生于斯长于斯,热爱这片土地,了解这片土地。五十多年来,我老老实实地表现父老乡亲,表现自己对土地、对生活的认识。1993年至今,我先后出版了《吴家林·云南山里人》《吴家林·时光》《吴家林·瞬间边地》《吴家林·保山》《吴家林·中国边陲》《吴家林·边地行走》《吴家林·故乡昭通》《吴家林·玉溪》《吴家林·秘境临沧》等作品集。

2005年吴家林在家乡云南昭通拍摄《故乡昭通》。

  正是凭借对故乡的热爱、对家乡人的关注,我得以拍摄到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曾多次在巴黎国际摄影节、美国休斯敦国际摄影节、德国赫尔腾国际摄影节、瑞典斯德哥尔摩艺术博物馆、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2006年,我的作品被列入世界摄影大师系列作品集,袖珍摄影黑皮书《吴家林·中国边陲》在法国出版。有人形容我的风格是自然的、朴素的、原生的摄影,其实这恰是云南的特质。

  过去和现在,人们总是在强调离开家乡走出去。其实大家没有真正走出去,也不需要走出去。我的故事告诉大家,即使站在家乡,也能走向世界。因此,我忠告中国的年轻摄影师:热爱家乡,自信地展示家乡。

  中新社记者:随着中国人富裕起来,照相机早已相当普及,可以说现在已进入一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这种情形下,如何以摄影为桥向西方展示中国形象?

  吴家林:首先是回归摄影本质。我注意到,现在很多中国摄影爱好者在攀比摄影器材,甚至认为作品水平与设备高级程度成正比。其实,照相机只是工具,就像画家手中的笔。摄影不是器材问题,是摄影者的眼光、素养决定照片质量与传播效果。

  其次是学习交流互鉴。现在出现一种排斥西方的观念。无法回避的是,摄影就是西方传至东方的。我们要秉承开放态度,西方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吸收,亦如我们好的东西会被西方吸收一样,比如毕加索的创作,就吸收了众多中国绘画的精髓。摄影是现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门类,本身就有国际化特点,它可以成为一座东西方沟通交流、学习互鉴的桥梁。

  再次是创造东方风格。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出自成一体的东方美学。东方摄影要融入中国人的影像艺术个性,创造自我,避免雷同西方。有别于西方的东方摄影,能够丰富世界摄影多样性,必将吸引更多世界的目光。(完)

  受访者简介:

  吴家林,1942年生于云南昭通,国际知名摄影家。1995年入选美国《世界当代摄影家大辞典》。1997年,获美国琼斯母亲基金会国际纪实摄影奖(首位中国摄影师获此奖项)。从1996年3月起,先后在巴黎、休斯顿、德国赫尔腾等国际摄影节以及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瑞典斯特哥尔摩艺术博物馆、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法布耶艺术博物馆、巴西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影展。2003年代表作“拉家常1999成都”被世界著名摄影大师卡迪尔·布勒松收入《布勒松的选择》影展及画册;2006年《中国山里人》作品集进入世界摄影大师系列丛书《黑皮书》在巴黎出版,同名影展也在当年巴黎影节上展出,这是唯一的华人摄影家获得这两项殊荣。

  • 相关阅读
  • 新华全媒+|用生命诠释忠诚——追记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

      新华全媒+|用生命诠释忠诚——追记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  新华社福州11月18日电 题:用生命诠释忠诚——追记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  新华社记者屈婷、郑良、吴晶、王成  他是一名老公安,从警37年,...

    时间:11-18
  • 无愧时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题:无愧时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  开栏的话:  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前行的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推动全党更加坚定自...

    时间:11-18
  • 为产粮大省河南点赞:农业界再添一院士

      中新网郑州11月18日电 (杨大勇)18日,河南农业界传来喜讯,河南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继花生专家张新友、动物免疫专家张改平后,河南农业界第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南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

    时间:11-18
  • 浙江杭州面向全球招募英才 探城市文旅国际传播新路径

      中新网杭州11月18日电 (王题题)为探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城市文化旅游国际传播的新路径,11月18日,“全球英才讲杭州故事”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围绕“我的杭州印象”主题,面向全球招募能用自己独特视角讲...

    时间:11-18
  • 安徽合肥市与日本久留米市“云端”举行结好40周年庆典

      中新网合肥11月18日电 (记者 张强)18日,安徽省合肥市与日本久留米市“云端”连线,举行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庆典。活动中,两市市长签署了“结好40周年协议书”。  合肥市与久留米市于1980年缔结为友好城市,久...

    时间:11-18
  • 湖南选任98名人民监督员 助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中新网长沙11月18日电(向一鹏 邓慧 龙艳香)第二届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任职宣誓会议暨初任培训18日在长沙召开,由湖南省司法厅新选任的98名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集体亮相。此举旨在保障人民群众有序...

    时间:11-18
  • 中国电科新院士:蓝羽石创新军事信息系统 吴剑旗致力反隐身雷达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8日从中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科)获悉,中国工程院当天正式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电科两位首席...

    时间:11-18
  • 民法学泰斗金平:只有现今这个时代才能孕育出《民法典》

      中新网重庆11月18日电 题:民法学泰斗金平:只有现今这个时代才能孕育出《民法典》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99岁高龄的民法学泰斗金平教授已离休多年,正在重庆歌乐山下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年近百岁高龄,金平依...

    时间:11-18
  • 院士张克勤:40载攻克线虫防治世界难题

      中新网昆明11月18日电 (陈静)1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当选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扎根云贵高原40年来,张克勤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库,研发出具有自主...

    时间:11-18
  • 报告:欧美仍是中国U10毕业生最主要留学目的地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马秀秀)《高校校友观察:中外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1》报告(下称“报告”)18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 U10毕业生国际化发展需求明显,欧洲国家和美国仍然是其最主要留...

    时间:11-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