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1月19日电 (记者 程景伟)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19日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开幕。
本届公共艺博会以“唤醒公共艺术力量·彰显城市人文精神”为主题,以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艺术交易平台为宗旨。现场分为五大展区,包括数字装置艺术(A区)、公共艺术项目(B区)、当代雕塑(C区)、美学生活/潮玩(D区)、城市空间(E区),为公共艺术的创作者、城市建设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各类空间的运营者、市民等人群,带来更多美学与功能性融合的公共艺术选择。
博览会上展出的雕塑作品 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组委会 供图数字装置艺术(A区)作为本届公共艺博会重点主题展区之一,一大批数字艺术作品炫酷登场。整个主题展区融合数字科技和装置形态,聚焦于当下蓬勃发展的科技美学与科技艺术,展示了数字化时代各种特有的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作品《共生?超越》 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组委会 供图其中,上海文化企业“风语筑”带来其在“元宇宙”领域的新探索,通过VR、AR、XR等技术的应用,为观众打开新的沉浸式艺术体验的大门;广州本土数字艺术企业代表“凡拓”的作品《共生·超越》,采用全新的多媒体创作方式,以三维立体的原创内容,结合多媒体艺术装置,打造身临其境的超然之美;上海艺术设计公司“马努艺术”则将“播放”这一行为艺术化,创造一种基于数字化编程的机械媒体,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艺术媒介和机械美学。
数名市民观看展览 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组委会 供图除了数字艺术企业的参与,纵观本届公共艺博会现场,众多参展机构和艺术家在数字技术的运用上积极推陈出新,悄然打破艺术表达方式的壁垒。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雅琳作品《封城诗草》为例,她将传统的书法、雕塑用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形式呈现,不仅让艺术爱好者看到书法的精髓、雕塑作品的立意,还能深入作品“内部”。
数位艺术家以疫情为主题创作的作品现场展出,给观众带来关于生命的思考。记者注意到,来自暨南大学-郑晓君新媒体工作室的交互装置作品《生命之冠》,以光为媒介配合音效设计,唤醒并诠释用废弃塑料袋打造而成的树冠的各种状态,可以通过感应观众的不同交互与连接方式(如牵手),进行能量的传递与叠加,从而改变云朵的色彩呈现与生命张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