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我们多想抱紧那年战火中的“孩子”

2021-12-09 11:4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穿越时空的和平守望者)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我们多想抱紧那年战火中的“孩子”

  编者按:侵华日军在1937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84年过去了,历史真相不会被时间掩盖,人类对和平的信念与坚守就像穿越时空的火种,跨越地域,代代传承。不论身处世界何处,不论年龄几何,他们把传递和平火种的信念转为行动,将对坚守和平的祈盼化成守望,他们是穿越时空的和平守望者。

  中新网南京12月9日电(中新网记者 申冉)“小李啊,最近是不是很忙?要注意不要感冒啊!”“李姐,爷爷非要过来看看你,你哪天在啊?”……每次翻看手机里的一条条消息,李雪晴的心里总是暖融融的,仿佛收到一份份来自亲人的关怀,令她忘了消息的背后是一位位她想要穿越时光、紧紧抱住的南京大屠杀受害者。

幸存者老人们把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当成了亲人,大家也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爷爷亲奶奶。 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供图

  每年12月,是李雪晴最忙碌的日子,身为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下文简称协会)的工作人员,这段时间她不仅要联络各种与幸存者老人相关的工作,还要担忧和关心着老人们的身体和心情,又一次被触动伤心往事难免让老人们年迈的身体难以承受。

  据统计,截至目前,登记在援助协会名册中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只剩下61位,平均年龄90多岁。守护这61位老者的安康就是援助协会存在的理由。

天气冷了、热了,援助协会的工作人员都要电话问一声、上门走走看看。 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供图

  从2012年下半年,李雪晴开始负责援助协会工作,“协会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后来改成了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不过,协会‘关注战争受害者,援助历史见证人’的主旨,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改变。所有幸存者的报销医药费、发放生活补贴和节日慰问金、提供健康呵护服务、组织慰问活动等工作都是由我们协会来负责。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口罩、酒精等急需的防疫物资,我们也会尽可能筹措好快递到老人们的家中。”

  在接手这份工作之前,自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李雪晴已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老员工了,“当馆里决定让我来负责协会工作时,我明白,守护好这些深受战争创伤的老人是一份重任,对我来说义不容辞。也是因为从事了多年社会工作,让我更理解这份工作里需要投入的用心和细致。”

纪念馆志愿者们和幸存者老人在一起。 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供图

  “小李啊,我爷爷有点不舒服,想要去医院看下,你能给我们联系下吗?””李姐,上个月的医药费报销,是不是到账了?”……对于李雪晴和协会的其他工作人员来说,打开手机里一个个对话框:陪伴幸存者老人看病、张罗各种费用报销、解决老人家的烦心事……一桩桩看起来家长里短的琐碎事,都是协会的份内事。

  更不用说,每逢节假日,协会的工作人员联合志愿者们早早就安排好了到幸存者老人家中的慰问,筹划好了各种适合的活动。无论是中秋节的月饼,还是新年里的贺岁礼包……大家心里都期待着这份平常的幸福能抚平老人们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安度晚年。

每逢节假日,援助协会总是挨家挨户上门慰问幸存者老人们。 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供图

  “日子久了,幸存者老人们和我们都处出了感情,把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当成自己的家人。”李雪晴说起和老人们的相处,如数家珍,“无论天热了还是天冷了,总少不了幸存者王素明奶奶嘘寒问暖的电话;幸存者傅兆增爷爷去世后,他的家属特地给我们送来感谢信,感谢我们在傅老生前对他的关心;疫情期间,每次给幸存者寄送物资,幸存者和家属的感谢信息和电话会第一时间收到;每逢我们上门慰问幸存者,有的爷爷奶奶们知道了会提前下来在大门口等着我们……”

  正是这份有来有往的浓情厚意,让李雪晴难以接受幸存者老人们的离世,今年陆续凋零的幸存者,那些名字还留在她的手机里。“想起老人们历经了这么多痛苦往事,却依然如此慈祥、善良地关心着我们,仿佛需要被呵护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就让我觉得作为老人们的‘娘家人’‘贴心人’,在他们的晚年时光,多做一些事、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李雪晴(右二)和同事们到幸存者老人家中慰问。 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供图

  李雪晴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纪念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幸存者的关爱、全面了解幸存者生活现状,与高校合作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生活现状调查”的工作。“协会会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更精准地慰问、援助和关心幸存者,为幸存者老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完)

  • 相关阅读
  • “天宫课堂”开讲了!

      开讲了!  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并直播。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三号乘组太空授课,是“天宫课堂”在我们中国自己的空...

    时间:12-09
  • “天宫课堂”开课 时隔8年中国太空授课再开讲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

    时间:12-09
  • 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举行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 马海燕)作为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主体活动之一,主论坛“新时代、新篇章——开启中外电影合作新征程”8日举行。本次论坛旨在聚焦与思考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外电影合作在融资、拍摄...

    时间:12-09
  • 中国空间站开启首次太空授课 揭秘台前幕后“航天利器”

      中新网上海12月9日电 题:中国空间站开启首次太空授课 揭秘台前幕后“航天利器”  作者 郑莹莹 马帅莎  9日,中国航天员们首次在中国空间站(以下简称:空间站)里进行太空授课活动。人们从遥远的地球,“跨越...

    时间:12-09
  • 成为航天员需要几步?只有学霸才能当航天员吗?答案来了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在很多孩子心中种下了成为航天员的种子。很多孩子都想知道,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航天员总共需要几步?  在央视新闻独家直播《叮铃铃!“天宫课堂”邀你连线中国空间站》中,中国航...

    时间:12-09
  • 求是网评论员:多彩的世界 多样的民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实现民主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

    时间:12-09
  • 川渝成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中新社重庆12月9日电 (记者 钟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9日在重庆市签约成立。联盟由川渝两地7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参与共建,标志着川渝携手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当日,重...

    时间:12-09
  • 东西问丨万晓宏:海外华人如何告别“政治冷感”?

      (东西问)万晓宏:海外华人如何告别“政治冷感”?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海外华人如何告别“政治冷感”?  ——专访华南师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副院长万晓宏  中新社记者 谢萍 金旭  ...

    时间:12-09
  • 求是网评论员:为何中国经济有强大韧性?

      近年来,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顶住巨大压力,实现持续增长,表现出强大韧性。2019年,面对美国政府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人均GD...

    时间:12-09
  • 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成立十周年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成立十周年总结大会9日在北京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郝明金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十年来的工作成绩。...

    时间:1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