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刘洪洋大使在马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什么是真正的民主?》

2021-12-10 14:21:45

来源:中国驻马拉维大使馆网站

  2021年12月9日,中国驻马拉维大使刘洪洋在马主流媒体《国民报》、《每日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全面深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强调中国的民主模式是真正的民主、管用的民主、成功的民主。全文如下:

  最近,“民主”一词似乎变得时髦了,个别国家以“民主领袖”自居,召集什么“民主峰会”,人为把世界各国分成三六九等,贴上“民主”和“非民主”标签,引发国际社会对“民主”的讨论。那么,到底什么是民主?由谁来定义民主?如何评判一个国家是否真的民主?我愿借此机会,结合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谈一谈我对“真民主”和“好民主”的看法。

  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大到国家立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等,小到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人民群众都能切切实实参与其中。由此可见,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才是真民主和好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主席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刚刚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发展是最大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动员和凝聚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因此,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才是真民主和好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实现民主的形式有多种,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用单一的标尺来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的意志,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中国人民对中国政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连年高达95%以上。因此,衡量民主的标准,应该看是否符合本国人民的需要,是否使本国人民有足够的参与感、满足感、获得感。深深根植于本国的土壤,让本国人民满意和幸福的才是真民主和好民主。

  世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某些自诩“民主灯塔”的国家,所谓的民主选举只为资本服务、为少数人服务。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民主;某些国家无视国内政治极化、族群对立、贫富悬殊、枪械泛滥、防疫不力等问题,却热衷于打着民主旗号,在世界上划分阵营、制造分裂,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民主;某些国家试图垄断对民主的解释权,歪曲民主要义,乱设民主标准,甚至把民主当成服务一己之私的政治工具,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民主,是民主独裁。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的民主模式符合本国国情,受到人民拥护,是真正的民主、管用的民主、成功的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成就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将继续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民主独裁,主张各国都走符合自身国情和民众需要的民主道路,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愿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于12月4日发表的《中国的民主》白皮书(http://.news/english/2021-12/04/c_1310351231.htm),供大家阅读。

  • 相关阅读
  • 2022年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 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中新网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

    时间:12-10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新网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

    时间:12-10
  • 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

      中新网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

    时间:12-10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原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时间:12-10
  • 教育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10日从教育部获悉,为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部今年首次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据介绍...

    时间:12-10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

    时间:12-10
  • 专家:兰西城市群错位分工协同产业 转化区域特色资源

      中新网兰州12月10日电 (张婧)“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兰西城市群产业分工协同体系,特别是构建兰州、西宁工业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柯建议,兰州、西宁两市要在巩固和提升各...

    时间:12-10
  • 2021年第二期地方立法培训班举行 提升地方立法队伍素质能力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翟翔)2021年第二期地方立法培训班于6日至10日举行,旨在加强对地方立法的指导和支持,提升地方立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来自全国12个省区及所辖的171个市州,天津、重庆2个直...

    时间:12-10
  • “川渝通办”已累计办件超589万件 影响扩展至西南五省份

      中新网重庆12月10日电 (张旭)记者从10日举行的“川渝通办”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11月底,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过589万件,为川渝两地企业和民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更加高效务...

    时间:12-10
  • 王毅视频会见尼加拉瓜政府代表团

      新华社杭州12月10日电 12月1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浙江安吉视频会见正在中国访问的尼加拉瓜政府代表团。  王毅说,你们是两国关系的“破冰者”,也是中尼合作的“先行者”。你们带着重要使命不远万里而来,...

    时间:12-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