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最高检:促进规范听取意见 提升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

2021-12-12 10:2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2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规定》(以下简称《同录规定》),对检察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作出明确规范。

  据介绍,出台这个规定,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结合落实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建章立制重点任务,深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依法规范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

  《同录规定》共16条,明确了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的目标任务、适用范围、录制内容、参与主体以及录音录像文件保管、使用规则等。《同录规定》明确,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对于检察官围绕量刑建议、程序适用等事项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签署具结书活动,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开展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主要目的是促进实现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实质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防止听取意见不规范、走形式甚至强迫认罪认罚等问题。制定下发《同录规定》,既是检察机关进一步主动规范、约束检察履职行为,深入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切,深化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建章立制的重要成果。

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活动,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确保认罪认罚自愿性、真实性、合法性,根据法律和相关规定,结合办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对于检察官围绕量刑建议、程序适用等事项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签署具结书活动,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不包括讯问过程,但是讯问与听取意见、签署具结书同时进行的,可以一并录制。

  多次听取意见的,至少要对量刑建议形成、确认以及最后的具结书签署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对依法不需要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应当对能够反映量刑建议形成的环节同步录音录像。

  第三条  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适用于所有认罪认罚案件。

  第四条  同步录音录像一般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一)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对听取意见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的情况;

  (二)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义务和认罪认罚法律规定,释明认罪认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后果的情况;

  (三)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反悔的法律后果的情况;

  (四)告知认定的犯罪事实、罪名、处理意见,提出的量刑建议、程序适用建议并进行说明的情况;

  (五)检察官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的情况;

  (六)根据需要,开示证据的情况;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签署具结书及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见证的情况;

  (八)其他需要录制的情况。

  第五条  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应当由检察官主持,检察官助理、检察技术人员、司法警察、书记员协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等人员参与。

  同步录音录像由检察技术人员或其他检察辅助人员负责录制。

  第六条  同步录音录像一般应当在羁押场所或者检察机关办案区进行,有条件的可以探索在上述地点单独设置听取意见室。

  采取远程视频等方式听取意见的,应当保存视频音频作为同步录音录像资料。

  第七条  听取意见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听取意见的时间、地点,并听取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

  在听取意见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查阅案卷材料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条  同步录音录像,应当客观、全面地反映听取意见的参与人员、听取意见过程,画面完整、端正,声音和影像清晰可辨。同步录音录像应当保持完整、连续,不得选择性录制,不得篡改、删改。

  第九条  同步录音录像的起始和结束由检察官宣布。开始录像前,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

  第十条  听取意见过程中发现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新情况,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中止听取意见和同步录音录像。核实完毕后,视情决定重新或者继续听取意见并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因技术故障无法录制的,一般应当中止听取意见,待故障排除后再行听取意见和录制。技术故障一时难以排除的,征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同意,可以继续听取意见,但应当记录在案。

  第十一条  同步录音录像结束后,录制人员应当及时制作同步录音录像文件,交由案件承办人员办案使用,案件办结后由案件承办人员随案归档。同步录音录像文件的命名应当与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内案件对应。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逐步建立同步录音录像文件管理系统,统一存储和保管同步录音录像文件。同步录音录像文件保存期限为十年。

  第十二条  同步录音录像文件是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的工作资料,实行有条件调取使用。因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对认罪认罚自愿性、真实性、合法性提出异议或者疑问等原因,需要查阅同步录音录像文件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出示,也可以将同步录音录像文件移送人民法院,必要时提请法庭播放。

  因案件质量评查、复查、检务督察等工作,需要查阅、调取、复制、出示同步录音录像文件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  检察人员听取意见应当着检察制服,做到仪表整洁,举止严肃、端庄,用语文明、规范。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检察技术、计划财务装备、案件管理、司法警察、档案管理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保障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

  第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开展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际,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 相关阅读
  • 一些女性担忧: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多地出台政策延长生育假引发热议一些女性担忧调查动机  自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时间:12-13
  •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我在中国当大使)  追中国古装偶像剧、打卡故宫、上网“买买买”……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繁忙工作之余,休闲生活丰富多彩。作为华裔,周雅欣听父母口中的中国往事长大,对...

    时间:12-13
  •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日月谈)  扩大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是两岸同胞民心所向,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康庄大道。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和深受两岸同胞认可的“百姓论坛”,第十三届海峡论...

    时间:12-13
  •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每到年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别具深意。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宾馆。在此举行的...

    时间:12-13
  •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

    时间:12-13
  • 做好经济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时间:12-13
  •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吴家睿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在他百忙中来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个沙龙的间隙,记者好不容易约到一个简短的采...

    时间:12-13
  •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王晓明 张 越 鹿文亮  随着社会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存储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

    时间:12-13
  •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民航业,迎来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中国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支撑...

    时间:12-13
  •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新华社记者 张 建  34岁的他,是一名数控技术工人,更是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他攻克了高端发动机精密制造技术,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