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粤东江流域遇历史罕见旱情 广深莞等地多举措抗旱保供水

2021-12-12 11:52: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12月12日电 (记者 王坚)2021年以来,由于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广东东江流域遭遇历史罕见严重的旱情,致使东江下游三角洲咸潮上溯加剧,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部分区域供水安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目前,广东将新增惠州市天堂山、显岗、联和、水东陂等4座大中型水库纳入东江流域统一调度,并结合动用东江水利枢纽调节库容,增加流域可统一调度水量,以抵御咸潮、保障东江流域供水安全。

  广东省水利厅东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会商会分析指出,2021年汛末,东江流域三大水库总可调水量仅为12.6亿立方米,为1991年以来同期最少,较2008年实施水量调度以来同期多年平均偏少近八成。为保障供水安全,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下称“东江局”)采取精细精准调度、加强取用水管控等措施,总体把咸潮基本控制在广州、东莞取水安全范围内。

  为有效抵御咸潮影响,东江局在对流域内三大水库实施“日调度”、对东江水利枢纽实施“时调度”的基础上,要求新增的4座水库要确保今冬明春枯水期末可调水总量不少于4800万立方米。

  广东各地也在积极压减取用水量。东江干流(含北干流、南支流)共16个省管河道外取水户共核减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计划用水量1.75亿立方米。东江流域内各大城市也采取各种措施、办法全力以赴优先保供水。

  其中,广州成立市级抗旱防咸潮保供水应急指挥部,采取加快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储备抗旱供水应急物资、加强供水单位优化调度、分级分类管控用水等一系列应急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

  深圳、东莞两市编制供水安全保障方案。深圳开放部分河道及临时建设再生水取水点,制定绿地浇洒、道路及地面冲洗自来水替代方案,实现100%全替代,制定建筑行业自来水压减及替代方案,设法减少自来水用量。

  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预测,广东今冬明春枯水期降雨可能继续偏少,来水可能持续偏枯,东江下游三角洲咸潮上溯加剧,旱情持续发展,抗旱保供水形势仍然严峻。(完)

  • 相关阅读
  • 一些女性担忧: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多地出台政策延长生育假引发热议一些女性担忧调查动机  自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时间:12-13
  •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我在中国当大使)  追中国古装偶像剧、打卡故宫、上网“买买买”……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繁忙工作之余,休闲生活丰富多彩。作为华裔,周雅欣听父母口中的中国往事长大,对...

    时间:12-13
  •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日月谈)  扩大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是两岸同胞民心所向,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康庄大道。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和深受两岸同胞认可的“百姓论坛”,第十三届海峡论...

    时间:12-13
  •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每到年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别具深意。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宾馆。在此举行的...

    时间:12-13
  •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

    时间:12-13
  • 做好经济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时间:12-13
  •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吴家睿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在他百忙中来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个沙龙的间隙,记者好不容易约到一个简短的采...

    时间:12-13
  •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王晓明 张 越 鹿文亮  随着社会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存储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

    时间:12-13
  •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民航业,迎来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中国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支撑...

    时间:12-13
  •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新华社记者 张 建  34岁的他,是一名数控技术工人,更是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他攻克了高端发动机精密制造技术,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