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二〇二一 从十大热词看生态环境

2021-12-25 05:34:37

来源:光明日报

  二〇二一 从十大热词看生态环境

  2021年是生态环境保护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的,抑或振奋人心,抑或出圈热议的热点事件和关注焦点,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形势分析中心联合光明日报生态文明版,对《光明日报》、生态环境部官微、《中国环境报》等重要媒体发布的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文章进行词频分析,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生态环境领域热词,同时对每月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文本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得出受到媒体高度关注的主题词,最终从中甄选出10个兼具社会关注度和工作重要性的热词。

  1 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一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由系统谋划进入部署实施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29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8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意见》,明确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攻坚策略、深化攻坚路径、拓展攻坚领域、延伸攻坚范围、强化攻坚手段,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由战略部署细化为时间表和施工图。

  2 碳达峰碳中和

  这一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由重大战略决策向科学系统部署迈出关键步伐。自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来,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工作统筹有序展开。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部署碳达峰碳中和任务。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工作。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成为指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举行,中国和美国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推动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谈判。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系统部署,坚定不移推进。

  3 美丽中国

  这一年,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征程。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谋划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遵循。1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中宣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部署安排重点任务和专题行动,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2月5日,《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及行动方案(2020—2025年)》印发,提出“三个台阶”目标愿景,成为我国第一个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9月11日,“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组织召开,发布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与行动、2035美丽中国目标与低碳发展情景等研究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4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这一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力有序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举措,有力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4月上旬,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进驻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8省(区)开展督察。5月8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印发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办法》,进一步完善督察制度体系,指导督察工作实践。8月下旬,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进驻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四川5省及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黄金两家中央企业开展督察。12月上旬,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进驻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4省(区)开展督察。截至目前,累计曝光65个典型案例,有序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5 “两高”项目

  这一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开局,各地纷纷拟上马一批重大项目,其中“两高”项目比重达六成以上。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部分节能形势严峻地区谈话提醒视频会议,明确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5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提出严把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在“两高”项目环评中率先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试点。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要求各地建立在建、拟建、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意见。9月下旬,中纪委网站连续发文密集关注“两高”项目,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列为对碳达峰碳中和开展政治监督的重点内容,纳入监督台账跟进监督。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6 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一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长足进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作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内容。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生物安全领域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是我国政府发布的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理念、重要举措和进展成效。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方向,多国政要视频参会,会议发布“昆明宣言”。10月1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八项重点任务,切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7 碳排放权交易

  这一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扬帆起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2月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印发,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责任压实到重点排放企业。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的意见,积极推动立法进程,夯实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基础。5月14日,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碳市场制度保障体系。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12月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60多亿元,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

  8 “三线一单”

  这一年,全国上下切实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实施走深走实。4月,全国所有省份“三线一单”省级成果均完成政府审议和发布工作,各地扎实推进“三线一单”成果细化深化,全力支撑相关政策规划编制,积极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和小微企业发展。生态环境部陆续发布三批次共36个“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典型案例,为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应用体系、完善应用机制、充分服务好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探索将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纳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试行)》,这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又一重要举措。

  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这一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由地方探索向全面推广迈进。2月19日,中央深改委第18次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4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到2035年全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时间表和工作机制,是首个将“两山”理论落实到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的纲领性文件。5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提出探索完善具有浙江特点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体系。9月1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鼓励地方通过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探索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11月10日,国办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 “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

  这一年,全国及各地基本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推动实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国及各地加紧编制出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各领域专项规划。即将出台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将明确“十四五”时期并展望到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全面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改革举措。与此同时,重点流域、空气质量改善、生态保护等领域专项规划进展顺利。

  今年以来,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海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市)陆续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本报记者张蕾整理)

  • 相关阅读
  • 从水土流失区到绿色“聚宝盆”——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

      从水土流失区到绿色“聚宝盆”——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近日发布《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告(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33.7万平方公里。这比上世纪90年...

    时间:12-26
  •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最新发布,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返贫致贫风险总体可控,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

    时间:12-26
  • 家长反映学校接连“折腾”,吉林洮南:个别学校对尺度把握不科学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孩子今年九月入学洮南市某小学,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们家长和孩子收看了1次消防的直播、下载了1次反诈骗APP、进行了1次‘小手拉大手’打疫苗、看了1次爱眼日的视频、关注过几个...

    时间:12-26
  • 西南沿边的对外开放畅想:紧抓中老铁路机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中新网云南临沧12月26日电 (陈静)“新形势下扩大沿边开放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民族团结、稳边护边等。最重要的,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25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

    时间:12-26
  • 新闻调查丨野猪之治 如何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2021年皖南山区的冬季狩猎期比往常要开始得晚一些,在这里只有一种野生动物被准许有计划地捕猎 —— 野猪。  有资料显示,除了极干旱、极寒冷和极高海拔地区外,野猪在全球各个大陆广有分布。在我国除了青藏高...

    时间:12-26
  • 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大鲜明特征——论“美、实、效、协、共”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创性的鲜明体现,是植根中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方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独特规律,深...

    时间:12-26
  • 扎根考古一线的年轻人:在田野发掘中认识历史、解码文明

      在田野发掘中认识历史、解码文明——   扎根考古一线的年轻人(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 )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百年来,一代代考古人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着光和...

    时间:12-26
  • 以史为鉴 开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事业新征程

      以史为鉴 开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事业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共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党史波澜壮阔,镌刻着奋斗的辉煌,铸就了无上的荣光。在...

    时间:12-26
  •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权威访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怎么看、怎么办)  ——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

    时间:12-26
  • “新疆的劳动状况,由新疆各族劳动者说了算”

      12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第六十五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政府代表、有关专家学者和部分群众用事实真相证明,所谓新疆“强迫劳动”问题完全是美西方反华势力制造的谎...

    时间:12-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