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水土流失区到绿色“聚宝盆”——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

2021-12-26 11:32:50

来源:新华网

  从水土流失区到绿色“聚宝盆”——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近日发布《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告(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33.7万平方公里。这比上世纪90年代末期水土流失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减少了近20万平方公里。

  记者了解到,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地区。治理后的水土流失区,不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变身为绿色“聚宝盆”,成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四川:水土流失区变为“绿富美”生态区

  泸州市纳溪区位于长江之滨,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过去清溪河就像一个臭水沟,清溪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纳溪区水务局局长蒋齐武说,近年来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水生态、水环境得到了改善。

  从“臭水沟”变成清水河和“惠民河”,是纳溪区“小中见大”的功夫:“小投入”改善“大环境”,以3000万元国家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为撬点,整合涉农资金和撬动社会资金7.2亿元,实现入江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每年减少土壤流失7.5万吨;“小流域”构筑“大民生”,环境变好了,旅游搞起来了,同时实施流域治理土地流转、小型蓄水工程等,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

  德阳市旌阳区以槐香谷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绘就人水和谐的旌阳画卷,2021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四川各地把防治水土流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手棋,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实施坡耕地治理等重点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高镔说。

  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万平方公里,金沙江流域、岷江流域、嘉陵江流域等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持续改善。

  江西:红色水土流失区变为绿色“聚宝盆”

  走进赣州市上犹县的园村,处处山清水秀、村容整洁。而在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

  改变这里面貌的,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开展,园村探索出治山、治水、治污“三治同步”和治山保水、疏河理水、产业护水、生态净水、人人爱水“五水共建”的路子,治山水的同时治穷致富,2021年12月上犹县成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上世纪80年代初赣州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山地面积的37%,经过30多年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80年的11187平方公里降至2020年的6949平方公里,赣南脐橙、休闲旅游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江西北部的九江市武宁县的长水村,经过“治山、理水、控污”措施的同步实施,目前水土流失治理度已达95.2%,林草覆盖率提高到96%。2021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九江市德安县的宝山村,上世纪80年代初依靠锑矿资源发展采石经济。然而,产业红火了,环境却恶化了。

  从2010年开始,宝山村陆续关闭厂矿,修复矿山生态,村民在荒山上种油茶与茶叶等经济林作物,使之再次穿上“绿装”,吃上生态饭的村民的日子再度红火起来。

  水利部2020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末最严重时的4.6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了2020年的2.3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由27.65%降至14.14%。

  “江西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力促进了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江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胡建民说。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推进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是在复杂的地质地貌、丰沛的降雨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下出现的,量大面广、类型多样,主要出现在长江上中游。

  “经过多年来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趋势发生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局长张光富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统筹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长江流域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等级双下降。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已达47.8%。长江流域嘉陵江及沱江中下游、三峡库区等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约30%,荒山荒坡面积减少70%。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说,长江上游仍有2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土保持工作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紧迫,长江中游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局部严重的现象也同样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将通过推动协同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大力推动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 相关阅读
  • 十问十答:中国2021

      年终特稿丨十问十答:中国2021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姜江 周慧敏 桂涛)2021年是深刻变革的一年。中国共产...

    时间:12-27
  • 第六届“中国制造日”网络传播活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余湛奕)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国资委新闻中心、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制造日”网络传播活动26日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据统计,截至当天20时,线上观看人数累...

    时间:12-27
  • 教育部: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7日介绍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时指出,未来要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科研、人才资源。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

    时间:12-27
  • 公安部新制修订3个部门规章 再推9项交管便民利企新措施

      记者27日从公安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公安部近日发布新制修订的3个部门规章,其中,《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机动车登记规定》自2022年5月1日...

    时间:12-27
  • 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

      12月26日,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广州共同发布研究报告《阻碍交易 增加成本 破坏产业链——美国涉疆制裁对全球棉花产业链的影响》,指出美国借口所谓“强迫劳动”和“侵犯人权...

    时间:12-27
  • 多国人士谴责美方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

      美方“以疆制华”图谋注定失败  ——多国人士谴责美方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  当地时间12月23日,美方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以下简称“法案”)签署成法。“法案”将新疆生产...

    时间:12-27
  • 解读数据安全法:对数据领域全方位监管、治理和保护

      数据安全步入法治化轨道(政策解读)  非法购买公民信息、开发人脸认证规避技术……今年年初,广东省公安厅网安部门侦破全国首例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处非法网站...

    时间:12-27
  • 监管“红绿灯”下 期待企业家精神在中国发扬光大

      半月谈评论员 方问禹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企业家精神赫然在列,这是中国企业家的...

    时间:12-27
  • 能看清山川湖泊、能合成“藏宝图”……这颗资源卫星“身怀绝技”

      能看清方圆100多公里的山川湖泊,合成之后就是一张名副其实的“藏宝图”,具备“广视、透视、夜视”三大能力……12月26日午间,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三十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资源一号02E卫星(又名...

    时间:12-27
  • “蛀”在专项经费里的文化馆长

      以案为鉴 | “蛀”在专项经费里的文化馆长   为人仗义、出手阔绰、生活潇洒……一身江湖习气的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文化馆原馆长钟某被所谓的朋友们称为“大哥”。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他贪污挪用专项...

    时间:1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