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十问十答:中国2021

2021-12-27 11:46:01

来源:新华社

  年终特稿丨十问十答:中国2021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姜江 周慧敏 桂涛)2021年是深刻变革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百年大党带领14亿人口东方大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加速前进。

  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下,我们针对海外关切,以十组问答回顾中国的2021。

  ——中国的减贫策略他国是否可以复制?

  今年2月,中国宣告消除绝对贫困,中华民族告别千百年来缺吃少穿的梦魇。

  外界关注:中国的减贫策略可以复制吗?中国减贫依托于中国国情和制度优势,如执政党强有力的领导能力、超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经验能够被他国全盘复制,并取得成功。但中国的战贫之路能给全球反贫困斗争带来诸多启示。除了执政当局的政治意愿、领导能力,还包括经济增长——特别是包容性增长——这一减贫的重要条件,精准扶贫理念,实事求是的决策,因地制宜的政策等。

  这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中国在寻求什么样的现代化?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在贫穷的农业社会基础上起步的一次超大规模人类发展实践;是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现代化,与资本逻辑主导、现代化成果为少数人所占有的现代化有着本质不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注重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不走财富至上、忽视社会全面进步的单线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避免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无节制掠夺自然、累积生态灾难;是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不走西方掠夺式扩张的老路。

  ——西方的政治理论为何无法解释中共的成功?

  百年来,中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除了千年贫困,创造了一系列人间奇迹,彻底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着世界。

  西方“政党”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在概念上无法完全对应“中国共产党”。一些政治学者试图从“使命型政党”“整体利益党”等角度阐释中共特质。但归根到底,中国老百姓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中共也坚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对于一个始终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说,14亿中国人民是其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适合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带领中国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中国为何加强平台经济监管?

  中国今年开展了一系列反垄断调查,并加强和改进了平台经济监管。这些监管措施以问题为导向,目的是为了保证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包括保护公民隐私和用户数据安全,以及维护公平竞争、鼓励创新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球范围内看,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都在防范头部平台垄断、保障数据安全、弥合数字鸿沟、打击偷逃税款等方面不断提升监管与治理能力。中国的平台监管政策正是世界上许多政府想做、但囿于利益集团束缚无法做到的事情。

9月26日,游客在涿鹿县黄帝城低碳文旅小镇内休闲。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中国能否兑现其“绿色承诺”?

  中国向世界承诺: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今年10月,中国公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在技术层面上,一旦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每个部门、地方,甚至到每个县、每个村,都会将其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制定目标和措施,成为政府考核目标,确保执行到位。减贫目标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强有力的领导、人民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和先进理念,都将确保中国减碳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对世界而言,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的大规模转型也将带来长达数十年的主题投资机会与超出想象的广阔市场。

  ——中国的“共同富裕”意味着什么?

  “共同富裕”是今年的热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不是吃“大锅饭”“养懒汉”,更不是“劫富济贫”。

  目前,中国浙江省正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共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7月14日,在奉贤区奉浦街道秦塘生活驿站,早教老师在指导小朋友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是否“代价太高”?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世界“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中国认为,人的生命权就是最大的人权。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人民的生命无价,是“不可交易”的。中国防疫“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有效的。科学化、精准化的防控措施,把疫情阻断在最小范围,将其对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中国的防疫政策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普遍支持。

  ——中国为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这是自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对这部法律的又一次重大修改。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11月20日,观众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口商品展区选购。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共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殖民、扩张、掠夺、对抗的发展逻辑,摆脱了依附他国发展的历史宿命,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也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专家预测,未来5至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左右。

  ——为何中国强调要维护和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深度拥抱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当前,多边主义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本国优先的多边主义”“俱乐部式的多边主义”等各色“伪多边主义”层出不穷。它们从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出发,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

  中国深知,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国强调的真正多边主义是各国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是坚持开放包容,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各国无论大小都能从中获益。

  中国将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参与采写:刘劼、吴子钰)

  • 相关阅读
  • 刚刚,中方证实!

      据报道,美国政府近期向中方提出拟派主要来自美国务院和国防部的18名官员赴华,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为美国运动员提供安全和医疗支持,接下来还可能将为另外近40名官员递交签证申请。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2...

    时间:12-27
  •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王思北)记者27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中国...

    时间:12-27
  • 农业农村部:逐步推动解决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现实难题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12月27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会议...

    时间:12-27
  • 贵州省携手张文宏教授团队推动健康贵州建设

      中新网贵阳12月27日电 (袁超 瞿宏伦)27日,贵州省消除耐药结核病危害促进项目签约仪式在贵阳举行,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携手张文宏教授团队加快消除耐药结核病危害,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时间:12-27
  • 乔月亮等5人被取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27在官网刊登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3号)第二十二条第四项规定,文化和旅游部决...

    时间:12-27
  • 聚焦生命健康 高交会上院士专家共话科技前沿

      中新网深圳12月27日电 (记者 郑小红 唐贵江)12月27日,第23届高交会“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生命与健康院士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簕杜鹃厅举行。  多位院士专家围绕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前沿...

    时间:12-27
  • 郑州升级“双节”疫情防控:假期仍可接种疫苗 严控50人以上聚集活动

      (抗击新冠肺炎)郑州升级“双节”疫情防控:假期仍可接种疫苗 严控50人以上聚集活动  中新网郑州12月27日电 (李明明)记者从27日下午召开的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双节”(元旦、...

    时间:12-27
  • 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等22家国有和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并参与的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书27日正式发布,旨在...

    时间:12-27
  • 王东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用心用情做好工会维权服务工作

      新华社济南12月27日电 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带队前往山东送温暖并调研工会工作。王东明亲切看望了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向大家表示慰问并向全国广大职工群众致以节日的问...

    时间:12-27
  •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的2021”:习近平谋篇布局向未来

      “习近平的2021”系列解读之八习近平谋篇布局向未来  新华网 张芮绮  【学习进行时】2021,中国,我们党迎来百年华诞,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2021,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人类正经历历史上罕见...

    时间:1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