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疆多位少数民族学者谈南疆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情

2021-12-28 19:38: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8日电(记者李志浩)日前,美国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捏造新疆“强迫劳动”问题,禁止进口所有来自新疆或与新疆有关的产品。新疆多位少数民族学者就此发声,重点从转移就业角度介绍新疆劳动就业实情。

  日前,新疆举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系列座谈会,来自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的多位维吾尔族学者发言,通过调研成果及亲身经历,讲述新疆劳动就业政策与现状。

  “南疆地区农村劳动力一度严重过剩。”新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古丽娜·依德力希首先分析南疆地区整体就业形势。因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南疆农村劳动力长期难以就业,贫困问题一度十分突出。

  古丽娜·依德力希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新疆各级政府近年通过疆内跨区域转移就业、向对口援疆省市转移就业等方式,成功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这些年来,许多新疆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到东中部发达地区工作,掌握新的技能,开阔眼界,也改善了生活水平。”古丽娜·依德力希提到一位南疆枣农的故事。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依明·斯来曼,曾经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长期以种植红枣为生,几年前通过麦盖提县劳务公司的介绍,来到广东省一家电子元件装配企业工作,现在年收入比务农时翻了4倍。因为到内地工作,他第一次坐上火车、飞机和地铁,享受大城市生活的便利。

  但上述行之有效的转移就业办法,却被美国政府及西方一些媒体污蔑为“强迫劳动”。新疆师范大学年轻讲师沙比娜·穆塔里夫发言铿锵有力:“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外出务工是自愿的,这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来自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副教授努尔尼沙·阿力甫是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见证者。

  努尔尼沙·阿力甫介绍:“我们学校借助拥有5个校区、8所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累计安置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的704名贫困劳动力,他们在保洁、物业、绿化等岗位都已稳定就业。”

  25岁的转移就业人员阿曼尼萨,2019年从墨玉县扎瓦镇依格孜艾日克村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医科大学职工食堂工作。学校与这位曾经的农村家庭主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

  “她现在在食堂窗口工作,不但能自食其力,还能给家里补贴改善生活,这是她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努尔尼沙·阿力甫说。

  多位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美国政府基于反华势力的谎言和虚假信息,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无视新疆为促进各族群众就业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其对涉疆企业及产品的制裁与打压,实质是在剥夺各族群众通过劳动就业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 相关阅读
  • 西(安)十(堰)高铁陕西段开工

      本报讯 (记者 赵有良 陈波)继12月21日完成相关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招标工作之后,12月27日,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对外宣布,西(安)十(堰)高铁陕西段开工建设。由于疫情影响,没有举行开工仪式。 ...

    时间:12-29
  • 聂海胜: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

      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思想纵横)  聂海胜  2021年6月23日,习主席与我们天地通话,赞誉航天员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我们牢记习主席关怀重托,把事业举过头顶、把使命扛...

    时间:12-29
  • 申报阶段就造假,学术如何“正衣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公布了一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术造假案例。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陆续有数百篇论文因为造假被通报。  求真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每一次学术不端行为不啻撼动这基石的“地震”。...

    时间:12-29
  • 科研长路上青年们的心声诉求有哪些

      【探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三问青年科技人才②】  【科研者说】  有趣的研究与有用的研究怎样兼顾  讲述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袁 伟  大四那年,家境并不富裕的我原计划毕业后便工作...

    时间:12-29
  • 当她被看见和听见

      当她被看见和听见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概括2021年,“女性声音”一定位列其中。  11月2日上午,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9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全英文演讲鼓励女性...

    时间:12-29
  •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成果播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何亮)12月25日,由三峡集团所属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

    时间:12-29
  • 徐力群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忘记来路 蜕变成“多面人”

      忘记来路 蜕变成为“多面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力群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本报记者 方弈霏  徐力群,汉族,1959年5月出生,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时间:12-29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10起典型案例 释放这些信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10起典型案例,释放从严纠治风腐交织问题信号  净化政商交往朋友圈  本报记者 陆丽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日前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多起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甚...

    时间:12-29
  • 人民日报: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办群众难办的事

      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办群众难办的事(人民时评)  要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把群众难办的事办成,更要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  规范办理流程、建立“办不成事”问题...

    时间:12-29
  • 人民日报: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2021特别报道)  编辑感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