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筑牢免疫防线,助力疫情防控

2022-01-02 17:48:51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8亿2341万剂次,是截至2021年12月30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数量,接种总量和接种覆盖人数均居全球首位。从原液生产到制剂分装,从包装成品到冷藏储存,历经一道道流程,一支支疫苗在生产线上压着茬儿地生产出来,走进全国大街小巷的接种点。每一支疫苗就像一块砖石,一点一点筑牢抵御病毒的免疫防线。

  01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

  最好的办法

  构筑牢固的免疫防线,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之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人群的免疫力达到一定阈值,从而达到降低感染率、降低重症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因此,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高接种率,实现疫苗的作用。”

  “在历史上,比如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防控的经验告诉我们,疫苗是战胜病毒的有效武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记住病毒这个敌人,一旦感染了病毒,人体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迅速清除干净,从而降低再次传播的风险,而且能够有效防止病情向重症或危重症转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使用的疫苗,均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效果,对感染后的再传播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请大家一定要坚定对我国新冠疫苗的信心。呼吁大家应该加快推进疫苗的接种,做到应接尽接。”

  02

  实践证明接种疫苗

  可以降低重症率病死率

  2021年5月,广州的聚集性疫情是与变异毒株德尔塔的首次正面交锋。与其他毒株相比,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播速度更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介绍,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来干预,如果没有疫苗免疫阻挡病毒传播,那么疫情的蔓延速度会非常显著。

  “从前期南京、扬州的疫情来看,新冠疫苗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忠伟说,在重症病例中,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者,占重症的比例小于5%,也就是说,重症中95%以上的是没有接种或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在60岁以上的重症人群中,超过90%以上的人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完成疫苗接种。

  2021年以来,我国迅速处置数十起聚集性疫情,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现有的疫苗仍然具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03

  科学稳步扩大接种人群

  从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到普通人群,从60岁以上老人到3至11岁儿童,一年多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人群逐渐扩大,每个人都是这条免疫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疫情持续传播,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认识。”王华庆表示,从过去儿童发病率和患病率不高,到现在儿童患病率不断上升;从过去儿童症状较轻,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重症的情况。“在构筑免疫防线的过程里,青少年和儿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快推进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无论对老年人本人还是对家庭、社会,都意义重大。”郑忠伟表示,老年人大多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远远高于年轻人。以广东、江苏等地散发疫情为例,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除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外,我国防控疫情的另一个有力工具就是疫苗接种。”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国内严格的社会防控措施正在为疫苗接种争取时间窗口,而疫苗大规模接种也为未来防控策略调整创造重要前提。(文:健康报记者 杨金伟)

  • 相关阅读
  • 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

      新看点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 通讯员雷丽)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页岩气探明储量新增报告已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

    时间:01-04
  • 沙漠、戈壁、荒漠为何备受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青睐”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过建设风电光伏大型基地项目,将把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改造成绿洲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提升国土治理、环保发电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

    时间:01-04
  • 中国空间站:无缘登月中转站,却是技术试验场

      实习记者 孙明源  空间站可以充当许多探月技术的试验场。进行科研实验本身就是空间站的基本使命之一,在载人登月计划需要开展技术试验时,空间站自然“义不容辞”。  2021年底,在中宣部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

    时间:01-04
  • 冰壶机器人:运动员训练的“好帮手”

      本报记者 何 亮  自动夹取、释放冰壶、准确击中目标。一记标准的“双飞”让冰壶场上的被动局面瞬间扭转。但是,这并非出自哪位高水平冰壶运动员之手,而是由冰壶机器人将其实现。  这款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图...

    时间:01-04
  • 年轻人回应天宫对话:我们将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

      年轻人回应天宫对话:我们将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北京会场侧记  本报记者 张盖伦  2022年第一天,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在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迎来新年第一缕曙光——这...

    时间:01-04
  • 正式施行 新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彰显时代新意

      正式施行 新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彰显时代新意   ——专家解析时隔14年修法背后的意义和亮点(上)  本报记者 刘 垠  2022年1月1日,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正式施行。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

    时间:01-04
  • 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续写新时代的征程荣光   ——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本报记者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纸短情长、催人奋进。我们愿用致广大的理想胸怀和尽精微的做事态度,不断刷...

    时间:01-04
  • 首台国内最大容量 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投运成功

      科技日报讯 (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首安倩 马松伟)海上风电核心技术及应用获新进展。2021年12月31日,记者从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变)获悉,其自主研制的首台国内最大容量10兆瓦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

    时间:01-04
  • 助力“双碳” 用低品位余热“温暖”城市

      京津高村清数科技园数据中心余热利用供能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省标煤633.3吨,减排二氧化碳1659吨、二氧化硫5.4吨、二氧化氮4.6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2022年,京津高...

    时间:01-04
  • EAST装置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

    时间:0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