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观沧海:激扬爱国爱港爱澳的青春力量

2022-01-02 17:57:10

来源:人民网

  新岁序开,共赴新程。1月1日,“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采取天地连线、多地协同形式进行。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超过500名青年学生,在新年第一天进行了一场“天地对话”,共话载人航天,畅谈青春梦想。

  这是一份跨越天地的特殊新年礼物,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港澳青年的关心与厚爱。祖国一直牵挂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此次活动分别在香港大学、澳门大学设立分会场,广大港澳青年学子在对话互动中,近距离感受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成就,进一步激发太空梦、增进爱国情、砥砺强国志。

  逐梦九天,星海扬帆;苍穹浩瀚,探索不止。3名航天员结合自身飞天感受,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送出来自“天宫”的新年寄语。这是一次激发奋斗豪情的对话,也是一个激扬青春梦想的舞台。

  “在我们航天员大队的门楣上,有这样八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航天员翟志刚的分享引发广大青年共鸣:有国才有家,无论我们飞多高、飞多远,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中国首位太空授课女教师王亚平通过“天宫课堂”,将会在青少年心里种下仰望星空的种子,点燃青少年探索未来的梦想。

  “有千军万马的支持保障,有千锤百炼的艰苦训练,还有千遍万遍的预判推演,以及来自前辈们在航天实践中积累和分享的宝贵经验,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坚决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航天员叶光富讲述载人航天精神的力量源泉和背后故事。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北斗……中国一项项令世界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离不开科学家们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攻关,凝聚着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京港澳三地青年在踊跃互动中感受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体会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港澳青年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凝聚起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的前行力量。

  从嫦娥五号工程中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到天问一号的“火星相机”,再到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澳门元素在中国航天成就中熠熠生辉,港澳科技工作者在探索浩瀚星河的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港澳青年在共享祖国航天事业成就荣光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为祖国增光添彩,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港澳青年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广大港澳青年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不断激扬爱国爱港爱澳的青春力量,定能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在建设香港、建设澳门、报效国家中绽放青春光彩、书写人生华章!(程龙)

  • 相关阅读
  • 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

      新看点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 通讯员雷丽)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页岩气探明储量新增报告已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

    时间:01-04
  • 沙漠、戈壁、荒漠为何备受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青睐”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过建设风电光伏大型基地项目,将把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改造成绿洲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提升国土治理、环保发电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

    时间:01-04
  • 中国空间站:无缘登月中转站,却是技术试验场

      实习记者 孙明源  空间站可以充当许多探月技术的试验场。进行科研实验本身就是空间站的基本使命之一,在载人登月计划需要开展技术试验时,空间站自然“义不容辞”。  2021年底,在中宣部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

    时间:01-04
  • 冰壶机器人:运动员训练的“好帮手”

      本报记者 何 亮  自动夹取、释放冰壶、准确击中目标。一记标准的“双飞”让冰壶场上的被动局面瞬间扭转。但是,这并非出自哪位高水平冰壶运动员之手,而是由冰壶机器人将其实现。  这款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图...

    时间:01-04
  • 年轻人回应天宫对话:我们将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

      年轻人回应天宫对话:我们将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北京会场侧记  本报记者 张盖伦  2022年第一天,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在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迎来新年第一缕曙光——这...

    时间:01-04
  • 正式施行 新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彰显时代新意

      正式施行 新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彰显时代新意   ——专家解析时隔14年修法背后的意义和亮点(上)  本报记者 刘 垠  2022年1月1日,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正式施行。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

    时间:01-04
  • 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续写新时代的征程荣光   ——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本报记者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纸短情长、催人奋进。我们愿用致广大的理想胸怀和尽精微的做事态度,不断刷...

    时间:01-04
  • 首台国内最大容量 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投运成功

      科技日报讯 (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首安倩 马松伟)海上风电核心技术及应用获新进展。2021年12月31日,记者从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变)获悉,其自主研制的首台国内最大容量10兆瓦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

    时间:01-04
  • 助力“双碳” 用低品位余热“温暖”城市

      京津高村清数科技园数据中心余热利用供能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省标煤633.3吨,减排二氧化碳1659吨、二氧化硫5.4吨、二氧化氮4.6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2022年,京津高...

    时间:01-04
  • EAST装置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

    时间:0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