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丨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01-08 15:5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新社昆明1月8日电 题: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陈静 史广林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艺术。在多民族艺术交融的过程中,汉族艺术对各少数民族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少数民族艺术对汉族艺术的影响、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亦不容忽视。

  云南大学东陆骨干教授李世武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传统。多元的民族艺术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李世武:民族迁徙、民族融居、国家包容的民族政策等,是促进多民族艺术交融的外在原因。而多民族艺术交融的内在原因在于:人性层面的内在趋同。

2021年12月22日,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会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行。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民族是划分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类共同体的重要范畴之一。民族可以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又可体现出人类的同一性。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西南民族中广泛传唱的关于各民族同宗同源的神话、史诗,是对“人”的范畴大于“族”的范畴的诗性诠释,是对族类之“异”与祖源之“同”的哲学省思,也是对民族和谐共存的美好祈愿。这种诗性智慧、哲学省思作为一个强大的民族隐喻,发挥着导人向善、宣传民族团结思想的作用。各民族共有的本性,正是艺术跨族界交融的根源。

  中新社记者:中国多民族艺术的交融和构筑,有何特点?

  李世武:中华民族传统智慧滋养而成的民族认同观念,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层面上,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因各民族日益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上彼此交流、互鉴,“同”的成分越来越多。

2021年12月20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坦田村,当地民众和在村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包饺子,迎“冬至”节气。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其中,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熔铸成的艺术之“同”,可以分两个层面理解:首先,对其他民族的某种或多种艺术传统直接接受而表现出的“同”;其次,对其他民族艺术传统进行借鉴,注入本民族的原生情感、艺术题材、艺术技法后创造出新的艺术经典,形成“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意义上的“同”。

  例如,朱万曙将流传在彝族中的“董永故事”唱本之一《董永记》,与可能是其母本的汉族唱本《大孝记》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种唱本在大的情节框架和具体内容上相似之处较多;彝族唱本较之汉族母本,在情节上、细节和描写上有不少的丰富;彝族唱本融入了彝族自身的民族文化色彩;汉族、彝族唱本,从感念恩师、妇德母仪、“孝”为根本三个方面体现了文化观念的趋同。

2021年9月,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小学,学生在跳竹竿。近年来,该校大力开展以民族体育为主的大课间活动。中新社发 龙涛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多民族艺术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何作用?

  李世武:“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汉族吸收少数民族艺术、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是多民族艺术交融的三大重要维度。各民族通过艺术交融,为中华艺术提供了丰厚养料,在情感交流、审美交流中,走向“艺通族心”的美妙境界,在艺术世界中共筑共有精神家园,有力地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8年4月28日,中国苗族姊妹节盛装巡游活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举行。苗族姊妹节被誉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首先,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客观地看,汉族艺术确实以其强大的辐射力,为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和汉族艺术博采众长的包容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汉族的人口优势、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而居的友好居住方式、汉语言文字长期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因素有关。汉族艺术对少数民族审美意识、民族精神产生影响的案例数不胜数,辽三彩(契丹族)、大本曲(白族)、子弟书(满族)、乌力格尔(蒙古族)等艺术遗产,都是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的典型例证。少数民族在发展自身艺术的过程中,往往对汉族艺术的优质成分进行吸收、借鉴,进行再创造,从而提升本民族的艺术品格,丰富本民族的艺术样式。

  其次,汉族吸收少数民族艺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体民族,汉族极具包容性,在血缘、语言、文化上,均广泛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基因。汉族艺术与少数民族艺术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同化与被同化的关系,而是彼此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关系。没有汉族的原创精神、吸纳精神和改造精神,没有各少数民族艺术的多元汇聚,就不会形成博大精深、气韵生动、意境深邃的汉族艺术。

2020年10月,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的小学生表演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格萨尔史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该校自2016年起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最后,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既发生在族源相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也发生在族源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例如,云南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在对本民族艺术传统高度自觉、戮力创新的前提下,各少数民族又能超越族界,善于接受、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传统。芦笙乐舞、象脚鼓舞、孔雀舞、打歌、唐卡、格萨尔故事说唱、珐琅银饰等民族艺术遗产,均为多民族共创、共传、共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艺术上的共创、共传、共享,有利于融通相关少数民族间的情感,促进彼此之间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24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隆里村举行一年一度的芦笙节,苗侗同胞身穿盛装,载歌载舞。中新社发 吴德军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多民族艺术的互鉴融通,可为其他国家提供怎样的经验?

  李世武:各民族艺术只有在交流、互鉴的动态发展中,才能凸显出自身的特质,才能找到本民族艺术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而各民族艺术交融越是广泛、越是深入,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审美交流就愈加深刻。中国各民族深谙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哲理,善于兼容并蓄,吸纳不同民族的优点。“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中华艺术得以长盛不衰、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2018年8月13日,拉萨赛马场,西藏传统体育项目——马术表演亮相雪顿节。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通过研究多民族艺术交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作用,可为域外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艺术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从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多民族艺术交融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经验,可供域外多民族国家参考、借鉴,从而建构和谐的世界民族关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出贡献。(完)

  受访者简介:

  李世武,云南大学东陆骨干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艺术与心理健康”工作室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民族艺术研究,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出版专着《中国工匠建房民俗考论》《巫术焦虑与艺术治疗研究》《艺术人类学:反思与实践》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族史诗《梅葛》演述传统研究”。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 | 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六:吴根友:“天人合一”观念何以塑造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六:吴根友:“天人合一”观念何以塑造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题:吴根友:“天人合一”观念何以塑造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专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 ...

    时间:01-09
  • 政协委员建言深化京港澳融合发展 提高青年人责任感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杜燕)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讨论,为深化京港澳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市政协常委、香港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

    时间:01-09
  • 北京市政协委员共议冬奥可持续发展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杜燕)如何实现冬奥场馆临建设施可持续利用?如何实现奥运遗产的传承应用?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们聚焦冬奥举办,也关注“后冬奥”可持续发展。  自...

    时间:01-09
  • 一起向未来 绿色冬奥 如约而来

      焦点访谈:一起向未来 绿色冬奥 如约而来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习近平总书记1月4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

    时间:01-09
  • 习近平五致贺电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迎来三十而立

      联播+|习近平五致贺电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迎来三十而立  2022年元旦刚过,中国同中亚五国外交关系翻开新篇章。  1月2日至6日,习近平主席相继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

    时间:01-09
  • 九年流金岁月,总书记带我们办成这些大事|掀起绿色发展新浪潮

      总策划:傅华  策划:赵承  监制:张旭东  文案:高敬  摄影:兰红光、鞠鹏、李学仁、谢环驰  统筹:邹伟、鞠鹏、王宇、王绚  设计:李涛、黄玥  视觉:张惠慧、包昱涵、苗夏阳、贾伊宁  编辑:...

    时间:01-09
  • 王毅同马尔代夫外长沙希德会谈 欢迎其作为联大主席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当地时间1月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马累同马尔代夫外长沙希德举行会谈。  王毅说,此访适逢中马建交50周年。回首过去50年,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互助、并肩前行,在...

    时间:01-09
  • 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去年累计追缴文物3.8万件

      中新网1月9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打防结合,破案件、追逃犯、打团伙、缴文物,对各类文物犯罪尤其是盗窃石窟寺石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盗窃古建筑及其构件、盗窃损毁革命文...

    时间:01-09
  • 公安部:去年侦破长江非法采砂刑事案件451起

      中新网1月9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21年,公安部部署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长江流域10省(市)和长江航运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长江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向涉砂犯罪活动发起凌厉...

    时间:01-09
  • 王毅:中马正在共同走出希望之路、繁荣之路、幸福之路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当地时间1月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马累同马尔代夫外长沙希德共同会见记者。  王毅说,很高兴同老朋友沙希德外长再次举行会晤。我们今天共同启动了中国和马尔代夫建交50周年庆祝活...

    时间:0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