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地评线】金羊网评:赋能数字经济,打造数字强国

2022-01-16 18:34:50

来源:金羊网

  【地评线】金羊网评:赋能数字经济,打造数字强国

  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款款向我们走来,这是一种历史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当今,数字经济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涵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跟上世界潮流,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必选题。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提出要构建数字强国的战略构想,在当下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

  为数字经济赋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必然要求。数字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经济大国,科技强国必须是数字强国。我们党提出了两个一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奋斗目标——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已经启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依托科技进步,而数字经济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已经显现了出色的发展前途,成为重要的科技支撑。“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谁在数字经济方面领先,谁就能掌握世界先机和主动。人们应该看到,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短板,必须尽快补齐这些短板,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为数字经济赋能必须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事业兴盛,唯在用人,得人才者得天下。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层面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但是数字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明显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同时,我们要看到,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数字人才严重不足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着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数字人才,储备丰厚的数字人才力量,才能支撑半壁江山,显示我国科技进步实力。

  为数字经济赋能必须注重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也是生产力。眼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勇于创新才能解决好“卡脖子”问题,在关键技术与核心领域领先他人,不被别人所制约。“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工业发达国家都是在创新中成长起来的。依托科技优势,积极打造数字强国,让更多数字经济成果造福人类,彰显出科技大国的数字实力,应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为数字经济赋能必须做好融合发展这篇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世界格局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游离于世界之外。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大数据时代数字共享是世界普遍潮流,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自觉地融入世界数字洪流,共生共存。开放包容是中国的秉持原则,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数字经济机遇,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中国的开放与包容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条件,我们要主动与世界接轨,着力打造世界数字强国,为世界人类文明做出中国贡献。(文/李红军)

  • 相关阅读
  • 重庆市政协委员集体提案:建议成渝地区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市政协委员集体提案:  建议成渝地区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本报讯 (记者 李星婷)今年两会,市政协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联合多位委员带来一份集体提案——《关于成渝地区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建...

    时间:01-17
  • 重庆市人大代表刘红:化营商环境要“更大胆一点”

      市人大代表、重庆龙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红:  优化营商环境要“更大胆一点”  本次上会,我带上了今年1月10日的《重庆日报》。这期报纸第4版的报道《重庆离中国软件名城还有多远》,对我提出的一个建...

    时间:01-17
  • 重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本报讯 (记者 颜若雯)1月16日,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会议推定陈敏尔、张轩、吴存荣、彭金辉、周旬、杜黎明、沈金强、夏祖相、王越、陈元春、...

    时间:01-17
  •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十三号卫星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马帅莎 郝明新)北京时间1月17日10时3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

    时间:01-17
  •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三号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7日10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6次飞行。 ...

    时间:01-17
  • 崔斗锡:吉林将在东北亚地区合作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外国使节谈吉林)崔斗锡:吉林将在东北亚地区合作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中新网沈阳1月17日电 (记者 李彦国 郭佳)韩国驻沈阳总领事崔斗锡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位于中国东北三省中心位置的吉林,在通过...

    时间:01-17
  • 回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总书记和我握过手)   ——回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  本报记者 冯 华 蒋建科 吴 月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

    时间:01-17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创新,以国家需求为己任

      本报记者 徐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各个主体互为补充又各有侧...

    时间:01-17
  • 四位碳排放管理员与您分享——让减碳降碳有笔“明白账”

      编者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新发展阶...

    时间:01-17
  • 浙江2021年生产总值达7.35万亿元,增长8.5%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1月17日开幕,代省长王浩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7.35万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2%、10.4%。  《政府工作报告》建议,...

    时间:0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