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22年,人民法院将有这些“大动作”

2022-01-18 16:50: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2022年,人民法院将有这些“大动作”

  新华社记者罗沙、张研

  秉公裁决、定分止争,助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近日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从保障人民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对人民法院新一年工作作出部署,其中不少看点值得关注。

  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案件,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这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权益保护力度,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

  ——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依法遏制“借名买房”“法拍房”炒作,加强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加强老年人权益司法保障,探索建立涉老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服务新时代老龄工作。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正确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但不纵容”。

  ——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强化与社会救助协同联动,推动完善更加公平的社会救助体系。

  最高法同时强调,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通过“小案件大道理”,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

  民事审判坚决同“和稀泥”说不

  “有时裁判效果不好、群众不接受,这是表象,根源还是理念出了偏差。”这次会议提出,要巩固端正司法理念成果,在实践中完善正确理念,用正确理念指导司法实践。

  最高法明确要求,刑事审判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正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做到依法定罪量刑,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尊重量刑建议,确保公正裁判。

  民事审判要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平衡利益、定分止争,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立“明规则”、破“潜规则”。

  行政审判要增强大局意识,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最高法同时提出,要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实体公正同程序公正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

  据悉,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人民法院对审判执行领域一系列顽瘴痼疾进行“靶向治疗”。这次会议对此强调,要切实巩固成果,实现标本兼治。

  在整治“年底不立案”方面,最高法提出,要巩固整治成果,坚持从政治上看立案登记制,决不允许搞变通限制立案、以调代立、不立不裁、限号立案、增设门槛。

  最高法还提出,要巩固整治裁量权行使不规范、违法“超审限”成果,切实解决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巩固整治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成果,落实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意见,决不允许“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影响司法公正。

  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

  “我们要珍惜这些年攻坚执行难取得的成绩、赢得的民心,不断巩固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努力朝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网络执行查控、失信联合惩戒等联动机制。

  最高法提出,要深化“一案双查”,常态化开展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紧盯案件违规终本、案款超期发还等问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终本案件自查与互评,健全落实“一案一账号”等工作机制。

  在执行规范化建设方面,最高法提出加快起草修订债权执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司法解释,完善执行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善意文明执行,平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

  以智慧法院创造“数字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会议提出,要巩固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以司法数据中台、智慧法院大脑、在线法院建设为牵引,推动智慧法院从技术运用向规则治理、制度构建迈进。

  最高法明确要求,要合理准确适用在线审理机制,保障当事人选择权和知情权。坚决摒弃“在线审理”就是“简化审理”的错误认识,确保在线诉讼“降成本不降质量、提效率不减权利”。

  据悉,人民法院将推进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为人民群众诉讼和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的智慧服务。同时严格划定技术边界、保障数据安全,防止因为技术过度介入影响司法公正和中立。

  • 相关阅读
  • 高密度高成功率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高密度发射同时保持高成功率   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2021年12月30日零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2021年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  据...

    时间:01-19
  • 春运第二天 全国发送旅客2530.5万人次

      昨天(18日)是春运第二天,全国发送旅客2530.5万人次。其中铁路发送旅客515万人次,公路1900万人次,水路35.5万人次,民航80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流量2847.41万辆。  西安火车站迎来出行客流  随着西安本轮疫...

    时间:01-19
  •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全面从...

    时间:01-19
  • 确保2022年基本形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确保2022年基本形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靳昊)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16日下午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

    时间:01-19
  • 武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迎来“开门红”

      武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迎来“开门红”  □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通讯员周钢 吴宝申  1月18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武汉市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在武汉经开区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现场...

    时间:01-19
  • 各地多措并举做好冬奥期间交通运输保障

      各地多措并举做好冬奥期间交通运输保障  本报北京1月18日讯 记者侯建斌 见习记者刘欣 记者今天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了解到,春运第2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2530.5万人次。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15万...

    时间:01-19
  • 酒馆招募未成年人成立“气氛组”被判侵权

      酒馆招募未成年人成立“气氛组”被判侵权   淮安中院判决全国首例酒吧侵害未成年人权利民事公益诉讼案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赵大为  通过建立微信群邀请未成年人免费喝酒带气氛,还招...

    时间:01-19
  • 我们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

      我们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人民观点)  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

    时间:01-19
  •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经党中央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18日在北京正式挂牌。  据介绍,报经党中央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实体机...

    时间:01-19
  • 要点速览丨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看要点。...

    时间:01-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