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多大?如何防范?

2022-01-18 19:48: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多大?如何防范?

  北京市和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在1月17日分别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各自通报了当地本土确诊病例的情况,均研判不排除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为何做出这一判断?新冠病毒通过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个人如何更好地防护?记者依托权威信息来源进行梳理归纳。

  为何怀疑“物传人”?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给出指向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7日在发布会上通报,北京此前发现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内无外省市旅居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大数据比对,未发现其与入境人员、京外风险地区来京人员、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有轨迹重合。

  据介绍,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经采样和核酸检测,疾控人员发现邮件的部分包装外表面、内表面及文件内纸张标本显示阳性。对病例标本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病毒与北京既往病例以及近期国内报告的毒株均存在差异,不属于同一传播链,与2021年12月北美和新加坡等地分离的部分毒株相似度较高。

  庞星火表示,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当天,深圳举行发布会通报,当地一起本土病例的病毒基因组与以往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同源,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介绍,该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曾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未做个人防护,不排除由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的可能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溯源正在进行中。

  此外,珠海通报,根据目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专家研判当地本次疫情不排除由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导致,进一步的流调溯源还在加紧进行中。

  “物传人”风险有多大?不是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1月16日,国家邮政局安全监督管理司发出通知,要求各企业要切实做好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消毒、通风等工作,对进口国际邮件快件,要在进入生产处理环节之后,第一时间逐件进行外包装各面全覆盖消毒,并制定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邮件快件疫情防控处置方案。

  新冠病毒在低温下长时间存活并经冷链传播的案例,过去一年多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曾先后出现报道。我国疫情防控一直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不过,梳理公开报道中的“物传人”情况,可以发现基本是市场、物流等第一接触点的人员感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传人”的限定条件较多,并非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在此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物传人”要造成感染,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物品污染较重;二是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三是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吴尊友认为,相比受到人感染,受到物感染的病毒量不同,病例容易出现无症状感染或轻症感染,往往发现不够及时,可能引发新的疫情。

  既往案例中,一度有过部分食品表面检测出核酸阳性,曾引发“物传人”担忧。为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专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光是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具有传染性,只能说明曾被新冠病毒污染过。

  个人如何做好防护?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境外快递

  疾控专家提示,收取快递尤其是境外快递时,做好戴口罩、妥善处置外包装、对内件做消毒处理后进行使用等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小被新冠病毒传染的潜在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收取快递最好选择无接触方式,或尽量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除外包装后,及时摘下手套并清洁双手,做好手卫生。

  庞星火建议,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实现无接触交接。

  此外,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必拿回家中,可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更换口罩,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记者董瑞丰、宋晨、吴文诩、王浩明)

  • 相关阅读
  • 高密度高成功率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高密度发射同时保持高成功率   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2021年12月30日零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2021年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  据...

    时间:01-19
  • 春运第二天 全国发送旅客2530.5万人次

      昨天(18日)是春运第二天,全国发送旅客2530.5万人次。其中铁路发送旅客515万人次,公路1900万人次,水路35.5万人次,民航80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流量2847.41万辆。  西安火车站迎来出行客流  随着西安本轮疫...

    时间:01-19
  • 干部群众热议电视专题片《零容忍》 震撼人心的反腐真实记录

      1月18日晚8时,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拉鲁社区居民晋美打开电视,和家人一起等候即将播出的专题片《零容忍》。  “开播以来,我们每一集都看了,印象最深的是甘肃省永登县民政局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骗取百姓救...

    时间:01-19
  • 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片凸显政治意义警示意义宣传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片凸显政治意义警示意义宣传意义  零容忍!  本报记者 管筱璞 柴雅欣  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十年磨一剑。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

    时间:01-19
  •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十年磨一剑  本报记者 韩亚栋 薛鹏  十年磨一剑!  许多人至今深刻记得,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中共...

    时间:01-19
  • 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对强化政治监督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

    时间:01-19
  •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全面从...

    时间:01-19
  • 确保2022年基本形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确保2022年基本形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靳昊)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16日下午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

    时间:01-19
  • 武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迎来“开门红”

      武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迎来“开门红”  □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通讯员周钢 吴宝申  1月18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武汉市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在武汉经开区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现场...

    时间:01-19
  • 各地多措并举做好冬奥期间交通运输保障

      各地多措并举做好冬奥期间交通运输保障  本报北京1月18日讯 记者侯建斌 见习记者刘欣 记者今天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了解到,春运第2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2530.5万人次。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15万...

    时间:01-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