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聚焦教育科技与耕地 湖南3位厅长走上“通道”回应关切

2022-01-19 11:2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1月19日电 (刘曼 关紫文)2022年湖南省两会第二场“厅长通道”18日下午举行。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夏智伦、省科技厅厅长李志坚、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仲伯先后站到话筒前,结合自身工作领域,围绕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取得的积极成效及社会热点关切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呼吁家长主动配合“双减” 寒假少报班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头号工程’。”夏智伦说,中央“双减”政策发布后,湖南迅速行动,出台了工作方案,完善了配套政策,部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校外培训专项整治。“大家反映,现在学生负担有所减轻,家长焦虑有所缓解。”

  目前,在湖南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都得到了控制;线上的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线下的压减了4400多所,压减率达78%,收费标准也降低30%以上。

  寒假是学生补课培训的旺季。夏智伦介绍,湖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已将今年定为“整治校外违规培训攻坚年”,整治寒假期间的校外培训乱象的第一轮整治已经开展,并将重点聚焦“一对一”等地下违规培训。他现场呼吁广大家长主动配合“双减”工作,寒假期间少给孩子报班培训,多陪孩子锻炼身体、参加实践活动。

  关于老百姓关心的学位问题,夏智伦介绍,近几年湖南省委省政府连续将增加公办学位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全省建设了101所芙蓉学校,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累计增加公办学位多达180多万个。

  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又将“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提出到年底,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要达到95%以上。

  “这是硬杠杠、硬指标。”夏智伦表示,接下来湖南将积极盘活现有的教育资产资源,做好现有公办学校挖潜增加一批、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增加一批、民办学校转公办增加一批等“三个一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湖南省科技厅厅长李志坚。 刘曼 摄

  力争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

  “过去一年,湖南19个平台跻身‘国家队’,新晋5位院士,1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李志坚首先晒出去年的成绩单。

  2021年,湖南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海牛2号”深海钻机等4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李志坚提出,新的一年要锚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要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在先进计算、生命健康领域谋划建设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加快建设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提升工业“五基”能力,支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同时,湖南省科技部门将聚焦“3+3+2”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梳理“卡脖子”技术、“杀手锏”技术、“反遏制”技术、颠覆性技术清单,扎实抓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并聚力人才第一资源,重点支持顶尖的战略科学家,培养引进拔尖科技领军人才,发掘培育“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培育战略人才力量。

  科技部把2022年确定为“科技政策落实年”,李志坚表示,将出台科技支持企业发展10条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落细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普惠政策;实施“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完善研发财政奖补政策,力争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仲伯。 刘曼 摄

  遏制耕地“非农化” 防止耕地“非粮化”

  审议《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是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一项重要议程。陈仲伯在“厅长通道”上喊话农民朋友,一定要认真学习新法,做到知法守法,不乱占耕地建房,要依法依规用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农民朋友的命根子,是我们当代人的饭碗,也是子孙后代的饭碗。耕地守住了,饭碗才能端得牢。”陈仲伯介绍了《办法》修订的五个特点,即特别注重强调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注重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依法完善土地征收程序,优化土地审批制度,服务保障发展用地;注重保障农民合理用地需求和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强化土地执法督察,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耕地保护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陈仲伯表示,国家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对耕地保护有新的规定,强调要依照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宣传贯彻《办法》,积极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将耕地保护的责任压实到基层、到村组、到农户,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作用,共同保护耕地。”陈仲伯说。(完)

  • 相关阅读
  • 山西夺命金矿背后的职业“洗洞”人

      山西夺命金矿背后的职业“洗洞”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赵翔  发于2022.1.17总第1029期《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12月31日,阳历新年前一天,刘某艺的哥哥站在山西省绛县殡仪馆火化房旁,他点燃一支香烟...

    时间:01-19
  • 被通报“三乱”的华北县城

      被通报“三乱”的华北县城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陈惟杉  发于2022.1.17总第1029期《中国新闻周刊》  “霸州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艰难时刻”。一位接近霸州市政府的人士如此向《中国新闻周刊》描述他的感受...

    时间:01-19
  • 火山喷发会减缓气候变暖吗?气象专家回应

      火山喷发会减缓气候变暖吗?气象专家回应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李楠桦)据中国气象局消息,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的火山猛烈喷发,从1月15日由风云四号B星数据制作的1000米分辨率...

    时间:01-19
  •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湿地植物达2258种

      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湿地植物达2258种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余璐)1月19日,在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上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国际重要...

    时间:01-19
  • 三秦故事 | 做好“守护者”“供给站”“先遣队”

      2021年12月,咸阳疫情防控拉响警报。全市8.5万余名党员主动请战,市直机关6800余名党员组成93支志愿者队伍,深入街道、社区、路段开展志愿服务,1095个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队,齐心协力奋战在抗疫第...

    时间:01-19
  • 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胡璐)国家林草局19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我...

    时间:01-19
  • 突破4万亿元!2021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5%

      1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2021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

    时间:01-19
  • 浙江两院工作报告均提及扫黑除恶:尽锐出战护航共富

      中新网杭州1月19日电(方堃)浙江省两院工作报告19日提请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两份报告均对2021年“扫黑除恶”进行总结,强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浙江省高...

    时间:01-19
  • 课后“空档期”变“成长加油站”——重庆“双减”带来新变化

      新华社重庆1月19日电 题:课后“空档期”变“成长加油站”——重庆“双减”带来新变化  记者柯高阳  “这道麻婆豆腐色香味俱全!”“我觉得宫保鸡丁更好吃……”学期末,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的厨艺课迎来...

    时间:01-19
  • 新春走基层 | 云南昆明春运首趟“扫雷车”巡行记

      刘佩简?耿源苑?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在2021年1月17日春运首日的凌晨3点,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昆明南工务段添乘组工长王涛,穿好制服准备出工。云南铁路春运首趟“扫雷车”此时也正蓄势待发。  10分钟后,王涛...

    时间:01-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