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甚至终身不婚?专家:要反思“母职惩罚”

2022-01-23 19:33: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3日电(彭宁铃)“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女性终身不婚可能性增加”……近日,有关女性婚育的相关话题持续引发讨论。专家表示,当生育意愿走低,女性关注的“母职惩罚”说法值得反思,对于提高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比一味延长产假更重要。

资料图:新人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外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发生逆转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透露了有关我国出生人口下降的一组数据: “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此外,我国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杨金瑞还介绍,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

  “有数据显示女性的生育意愿下降,影响整个生育意愿,乃至最终的生育行为。实际上根据调查,男女生育意愿的差别并不是很明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陆杰华说,随着时间变化,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都在下降。可以说,总体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发生了逆转,也就是意愿高于行为,“比如,有人意愿生育2个,但实际生育却远低于这一数字”。

资料图:“身份证”上印上宝宝的小脚丫。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生育意愿走低,“母职惩罚”值得反思

  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显示,中国人口总量增速有所放缓,总和生育率下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为何中国家庭的生活质量上去了,生育意愿却下来了?

  在陆杰华看来,这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导致。“从经济上,人们认为生育的成本,包括养育教育成本的增加,会降低意愿变成行为,而在文化观念上,今天很多80后、90后生育主体,并不认为非要靠孩子提供养老。”

  而对于不少网友提到的女性生育困境,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就业方面,很多人在研究中,把女性的生育和养育等相关角色带来的负面效应叫做‘母职惩罚’,这很形象地说明生育对女性的影响,比如女性在就业、晋升等方面遭遇的隐性歧视等。”陆杰华说,“母职惩罚”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直存在。

资料图:女性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张斌 摄

  促进性别平等比延长产假更重要

  关于生育与女性就业的关系,去年11月,多地出台延长生育假30至90天的政策就曾引起社会关注,有女性求职者直言担忧:“以后入职估计更难了。”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庄亚儿曾就此对中新网表示,产假太长会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或许无法承受,反过来会对女性就业进行限制。

  “传统观点认为,生育的主体是女性,但如今社会发生变化,生育建设已不仅是女性的事情。”陆杰华也表示,生育问题和性别平等、社会保障等密切相关。“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促进性别上的平等比一味延长产假、育儿假等更加重要。”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昊则提出,目前,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明确规定“应当保障妇女就业合法权益,为因生育影响就业的妇女提供就业服务”“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在省级条例中,一些地区也提出“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等措施,直面女性在生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为女性劳动权益的落地提供了保障。

资料图:中国首个再生育咨询门诊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科医院开通。中新社发 李晨韵 摄

  生育不一定要与婚姻捆绑?

  专家:鼓励未婚生育有文化差距

  如何提升生育率?陆杰华提出,首先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释放促进生育的政策红利,他建议应构建跨部门的应对低生育率的决策机制。

  从社会服务层面,陆杰华还表示,要加大托育和托幼服务建设。“很多人不生孩子,其实是养育负担比较重,特别是0~3岁的孩子,社会化的托幼服务是缺失的。怎样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价格合理、便捷的托幼服务,对生育率的回升很重要。”

  在观念层面,则要适当引导年轻人。“过去强调少生,但现在少子化、老龄化来了,要适度改变婚育恋爱的观念,而这或许要用很长的时间。”

  对于不少网友提出的“支持未婚生育”说法,陆杰华认为,未婚生育等问题涉及生育包容性,短期看,提倡这一点和中国文化还有一定差距。“在欧洲,不少国家未婚生育的比例已超过50%,但在日本和韩国,其非婚生育比例是非常低的,对促进生育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小的。”

  陆杰华认为,生育和婚姻是否要捆绑,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共识才能落实。(完)

  • 相关阅读
  • 生态环境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会期待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4日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期两次推迟。其中,第一阶段会议已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昆明顺利召开。但原定于今年上半...

    时间:01-24
  • 特写:基层人大代表点赞“沙窝窝”家乡变化:农民数钱时脸蛋蛋红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24日电 题:基层人大代表点赞“沙窝窝”家乡变化:农民数钱时脸蛋蛋红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时,刘世荣喜欢用家乡话来回答。  正在此间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

    时间:01-24
  • 广州公布216项最新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目录

      中新网广州1月24日电 (记者 王坚)广州市生态环境局24日发布消息称,该局已正式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1年版)》(下称《市指导目录》),明确改革后该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和行...

    时间:01-24
  • 老师记忆中的刘学州:家庭特殊但懂事能力强,曾任学生会主席

      老师记忆中的刘学州:家庭特殊但懂事能力强,曾任学生会主席  1月24日,寻亲成功后被生母微信拉黑的男孩刘学州在海南三亚自杀,于当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三亚警方称,具体情况仍在调查中。  1月24日,刘学...

    时间:01-24
  • 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原副书记田军被“双开”

      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原副书记田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原副书记田军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

    时间:01-24
  • 重庆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新模式 提升办案效率近30%

      中新网重庆1月24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24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近年来,重庆市公安局聚焦建设法治公安总目标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总要求,整体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重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目前已办理案件...

    时间:01-24
  • 郑州社会面连续9日未现阳性病例 餐厅文化场馆将逐步开放

      (抗击新冠肺炎)郑州社会面连续9日未现阳性病例 餐厅文化场馆将逐步开放  中新网郑州1月24日电 (记者 韩章云)记者1月24日从河南省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十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1月15日第8轮全员核酸检测...

    时间:01-24
  • 2021年青海气象灾害损失较上年偏重

      中新网西宁1月24日电 (孙睿 李璠)记者24日从青海省气象科研所获悉,2021年,青海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洪涝2类,总计38起,灾害损失较上年偏重。  青海省气象科研所日前发布了《2021年农业气象监测评...

    时间:01-24
  • 民航局对四个入境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1月21日,民航局再发熔断指令,对四川航空公司3U8502航班(温哥华至成都)、东方航空公司MU588航班(纽约至上海)、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SV884航班(利雅得至广州)、俄罗斯航空公...

    时间:01-24
  • 青海超3万名医务人员参加核酸采样培训 局地商圈设置采样工作站

      中新网西宁1月24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新网记者24日从青海省卫生健康部门获悉,目前,青海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1000万人次,全省已有超3万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核酸采样培训,同时,局部城区在商圈设置临时核酸采样...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