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湖南益阳“一次未办好”专窗办成百件“难办事”

2022-02-23 18:2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益阳2月23日电 (周云峰 胡能灿 舒庆红)“如果没有这个专窗,我的房屋继承登记始终会因为资料不全,而成为继而不承的‘空中楼阁’。”2月23日,在湖南益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次未办好”受理专窗前,顺利办好了不动产继承登记的市民刘国良感激地说道,得益于这个专办“难办事”窗口帮忙,让他的“疑难杂症”总算迎刃而解。

  2021年7月,刘国良要继承父母原单位一套福利房产,在办理不动产继承登记时发现该房产与土地分散登记,土地总证仍在原单位名下未分割,而不动产统一登记受理窗口却需要在申请书上加盖原单位公章。刘国良跑了多次该单位,都没能盖到公章,甚至与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发生口角冲突。

  无奈之下,刘国良来到了“一次未办好”窗口反映问题。随后,益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中心名义发函给该其父母原单位,让该单位“私事”公办,在不动产登记申请书上加盖公章,顺利帮助刘国良办好了不动产继承登记。

益阳“一次未办好”专窗容缺受理先一步。 周云峰 摄

  设立不动产登记“一次未办好”专窗,是益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创新举措。该窗口专门受理前来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民众求助、投诉,让办事民众遇到难题有地方找、遇到问题有人解决、遇到困难有人帮助,切实为民众排忧解难。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专窗为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服务,让难点、堵点有出口,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益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宫星说,专窗有领导牵头负责协调处理,疑难杂症有地方“求症”,力求信访投诉现场解决。

  同时,不动产登记“一次未办好”专窗由中心班子成员、副主任轮流值班,窗口受理严格遵循依法依规、依职履责、依事制宜、依时答复的原则,实行“核实问题+协调整改”,容缺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回复办事人。开设专窗后,窗口群众投诉率为零。

  办证“一次未办好”原因很多,需要窗口工作人员准确甄别和“对症下药”。2021年6月初,资阳区北门巷陈辉、廖耀星等多位居民前来反映一拖30年的居民楼办证难题,专窗查询发现,该栋房屋因当年报建手续不全,属于登记业务历史“老大难”。

  益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与益阳市化解房地产办证信访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将其列入益阳市问题楼盘化解项目。经多轮协调、调查,完善项目相关手续和资料,32户业主拿到了久违的《不动产权证》。

  据悉,益阳市创新设立不动产登记“一次未办好”专窗以来,已接受群众咨询、求助5万次,办证“容缺”受理,指导群众依照政策解难题,帮助群众办成了100多件的不动产登记“难办事”。(完)

  • 相关阅读
  • 武汉疾控再发提醒:非必要不离汉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武汉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月23日1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23例。鉴于国内外疫情现状,武汉疾控再发提醒:  请广大市民坚持非必要不离汉,尤其不要去中...

    时间:02-24
  • 尼克松访华50周年——拜登需要从尼克松身上学习什么

      “只有尼克松才能去中国。”来自经典科幻电影《星际迷航》的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在冷战时期,只有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样声名在外的“右翼”政客,才能暗中敲开中国的国门,为建立中美外交关系奠定基础。如今,这...

    时间:02-24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3年来,审结案件7680件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3年来,审结案件7680件——  保护知识产权 激励创新发展(法治头条)  本报记者 倪 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19 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

    时间:02-24
  •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共同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人民政协新实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18 版)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02-24
  •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奋力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权威访谈)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06 版)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时间:02-24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 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保护耕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   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保护耕地(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郁静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06 版)  春回大地暖,备耕正当时。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时间:02-24
  • “十四五”,拥抱数字经济新机遇

      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用8K视频技术直播,5G、人工智能等大放异彩——   “十四五”,拥抱数字经济新机遇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4日 15版)  【经济界面】  2月20日晚,“...

    时间:02-24
  • 职教“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能缓解家长焦虑吗

      ◎本报记者 张盖伦   近期,在地方“两会”上,“普职分流”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只有一半孩子能上普高”的说法,仍是家长心头的忧虑。2月2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重...

    时间:02-24
  • 条件致病菌指数 可评估环境微生态风险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健高 通讯员刘佳)2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单细胞中心与青岛大学利用其研究开发的生物信息工具条件致病菌指数(MIP),从...

    时间:02-24
  •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迫在眉睫

      育种“4.0时代”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迫在眉睫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马爱平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时间:0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