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华春莹:台湾当局一些人借乌克兰问题来蹭热点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为

2022-02-23 16:37: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台湾当局一些人借乌克兰问题来蹭热点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为。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薛伟 摄

  有记者提问,台湾地区领导人、发言人和外事部门负责人将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相比,希望国际社会持续向台湾提供武器,迫使大陆不敢武力“侵犯”。还有人说,不要使今日之乌克兰成为明日之台湾。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我注意到你提到的相关报道,台湾当局一些人借乌克兰问题来蹭热点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为。”华春莹说,“台湾的确不是乌克兰,台湾从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和法理事实。”

  华春莹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台湾地区的和平取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不是摇尾乞怜指望外部势力售卖武器或者提供军事支持。“台独”只能是死路一条,对此任何人都不应该有任何的误解或者误判。

  “我也注意到,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一些人总是要提到台湾,他们的相关评论充分暴露出对台湾问题的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我愿意借这个机会多说几句,做一些知识的普及。”华春莹说,台湾问题是由于当年内战而产生,海峡两岸由于当年的内战存在政治对立,但是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也不可能分割,这是台湾问题的现状。

  华春莹指出,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周年纪念。在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时候,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在“上海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有非常重要的论述。

  她介绍说,美国方面声明,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在“上海公报”中还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华春莹进一步介绍,在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的“八·一七公报” 中,美方政府声明,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它与中国的关系,并重申,它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普及关于台湾和美台之间交往的一些历史事实。”华春莹说,“大家可以对照看一看,美方到底是不是信守了承诺,我相信这有助于大家了解台湾问题。我也想奉劝包括台湾岛内的一些人士,千万不要对台湾问题有任何的误解误判。”(完)

  • 相关阅读
  • 武汉疾控再发提醒:非必要不离汉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武汉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月23日1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23例。鉴于国内外疫情现状,武汉疾控再发提醒:  请广大市民坚持非必要不离汉,尤其不要去中...

    时间:02-24
  • 尼克松访华50周年——拜登需要从尼克松身上学习什么

      “只有尼克松才能去中国。”来自经典科幻电影《星际迷航》的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在冷战时期,只有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样声名在外的“右翼”政客,才能暗中敲开中国的国门,为建立中美外交关系奠定基础。如今,这...

    时间:02-24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3年来,审结案件7680件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3年来,审结案件7680件——  保护知识产权 激励创新发展(法治头条)  本报记者 倪 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19 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

    时间:02-24
  •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共同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人民政协新实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18 版)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02-24
  •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奋力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权威访谈)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06 版)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时间:02-24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 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保护耕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   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保护耕地(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郁静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06 版)  春回大地暖,备耕正当时。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时间:02-24
  • “十四五”,拥抱数字经济新机遇

      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用8K视频技术直播,5G、人工智能等大放异彩——   “十四五”,拥抱数字经济新机遇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4日 15版)  【经济界面】  2月20日晚,“...

    时间:02-24
  • 职教“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能缓解家长焦虑吗

      ◎本报记者 张盖伦   近期,在地方“两会”上,“普职分流”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只有一半孩子能上普高”的说法,仍是家长心头的忧虑。2月2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重...

    时间:02-24
  • 条件致病菌指数 可评估环境微生态风险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健高 通讯员刘佳)2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单细胞中心与青岛大学利用其研究开发的生物信息工具条件致病菌指数(MIP),从...

    时间:02-24
  •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迫在眉睫

      育种“4.0时代”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迫在眉睫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马爱平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时间:0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