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两会前瞻:疫情之下回应民生关切,中国还有哪些“储备”?

2022-02-27 09:37: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夏宾)新冠疫情暴发至今两年有余,中国一边针对疫情形势精准防控,一边针对经济形势精准施策。因应疫情之下的民生难题,政府为困难民众兜底、为小微企业“撑腰”,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保持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

  中国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当下,海外疫情依然严峻,持续困扰世界经济复苏;国内疫情零星散发,仍需平衡好防控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更好回应民生关切,中国还有哪些“储备”?

  其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在抗击疫情时,货币政策“大放水”,财政刺激规模猛增导致赤字攀升,而中国抗疫的“综合配方”使其保留了充足政策空间。

  从前期各地两会透露的信息看,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成了地方政府在预算草案中考虑的一大因素,将会用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有望提前至2022年上半年,会在多个方面精准作为,包括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相关支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政策托底,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

  连平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功能。保民生、保就业仍是政策目标之一,中国央行将继续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小微、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与区域的支持力度。

  其二,投资项目惠及百姓。稳增长离不开有效投资,今年的投资新亮点也与民生密切相关。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指出,政策开始转向积极,基建投资有望发力,满足社会需求及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应是未来基建发力的重点,这其中就包括民生工程。

资料图: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住房是民生的最重要的领域,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也能拉动房地产,托底经济。”荀玉根说。

  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官方透露,今年将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称,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全年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措目标,其中以上海和北京最为突出。此外,各地也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例如北京就提到要有序推进老旧楼宇、老旧厂房等6大类更新项目,完成老楼加装电梯200部以上等。

  其三,保住就业提高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而最容易遭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最大的“中流砥柱”。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延长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通过持续推动减税政策,一方面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恢复和持续;另一方面有效充盈了企业现金流,有利于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

资料图:企业生产车间 王丹凤 摄

  陈兴直言,在疫情干扰并未完全消除、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背景下,今年就业压力或仍不容小觑。促就业要“三箭齐发”,主要从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三方面着手。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增加居民收入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步或快于经济增长,在企业部门则重点应降低金融和房地产部门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长期来看,“公平”会是中国一系列政策变化的核心要义之一,公平兼顾所有人福利最大化、弱势群体福利最大化和机会均等。(完)

  • 相关阅读
  • 全国检察机关做实做优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

      全国检察机关做实做优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  用司法为民的情怀保障律师“云阅卷”又快又好  □ 本报记者 张昊  “真的吗?以后代理全国各地的案件,阅卷都不必跑到检察院了吗?”许多律师都曾对最高人民检察...

    时间:02-28
  • 检察机关积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检察机关积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2021年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0余件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张昊 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检察机关聚焦网络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更高需求,依法履行公益...

    时间:02-28
  • 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效果集中显现

      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效果集中显现  丰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时间:02-28
  • 多元解纷打造诉源治理“金字招牌”

      多元解纷打造诉源治理“金字招牌”  江西宜春法院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  □ 本报记者     黄  辉  □ 本报见习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陈明灿  “法官,谢谢你保住了我们半辈子的心...

    时间:02-28
  • 最高法出台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

      最高法出台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  本报讯 记者张晨 为指导各级人民法院贯彻实施好民法典,充分发挥总则编在民法典中统领全局的作用,依法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高人民法院制...

    时间:02-28
  • 中国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引海外关注

      中国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引海外关注  □ 刘静坤 余萌 刘天舒  近年来,我国依托网络平台就业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标志着当下企业组织形式和劳动者就业方式正在...

    时间:02-28
  •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从“解剖麻雀”到规范治理  本期看点  天津、黑龙江、浙江、湖南等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深化标本兼治。通过...

    时间:02-28
  • 让行贿者寸步难行

      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留置行贿人员5006人、处分4806人、移送检察机关2822人  让行贿者寸步难行  “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留置行贿人员5006人、处分4806人、移送检察机关2822人。”近日,十九届中央纪委...

    时间:02-28
  • 强化政治监督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立足职能职责 强化政治监督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作出了严格财经纪律,促进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部署,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六次全会精神,立足职能职责,...

    时间:02-28
  • 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各地还能如期开学吗?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多地感染者来自闭环管...

    时间:02-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