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两会“到团组”,这些故事还有延续

2022-02-27 12:25: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历次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心交流、共商国是,留下许多精彩故事,一幕幕交流互动的感人场景令人难忘。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讲述那些故事之后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的第十次“两会时间”即将开启。历次全国两会,除了会议确定的议程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会选择不同团组,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心交流、共商国是。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0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面对面听取数百位代表委员发言,留下许多精彩故事,很多故事会后还有延续。

  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习近平来到青海代表团。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大河的发源地,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会上,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这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两会上谆谆嘱托后,当年8月,他就飞抵青海,察看长江源,为青海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到这里,故事仍没有结束。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习近平又来到青海代表团。生态环境保护,依然是习近平会上谈的一项重点内容。他要求青海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同样地,3个月后,总书记来到青海实地调研,再做部署、再提要求。

  2021年6月,习近平来到青海湖仙女湾,沿木栈道步行察看。看到湖面开阔,水质清澈,飞鸟翱翔,习近平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

  考察后习近平又对青海省委和省政府提出要求。他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习近平和青海的这段故事,讲的是事关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两会上,习近平还关心着很多百姓生活的“小事”,在他心中,这同样是“国之大者”。

  2016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来到黑龙江代表团,同代表们交流国企改革、湿地保护、农业生产、林业转型等许多重要问题。会上,一位赫哲族代表对习近平说,在兴边富民工程等政策帮扶下,赫哲族群众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中唱的一样走上了幸福路。习近平听后关心地问,现在还有多少人靠打鱼为生、江里的鱼还多不多。他还强调,在发展道路上要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代表们希望总书记百忙之中到黑龙江来考察。仅过了两个月,习近平就如约而至。

  当年5月,习近平来到黑龙江,走遍伊春、抚远、佳木斯、哈尔滨等地,深入农村、企业、林场、科研单位,考察中的关切与两会上谈的内容一脉相承。

  会上关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考察中他密切关注企业状况,肯定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大有可为;会上叮嘱保护好湿地,考察中他登上黑瞎子岛,强调要“留一张白纸”;会上连问农业生产,考察中他调研土地流转,关注稻米品质;会上了解大小兴安岭停伐转型情况,考察中他深入莽莽林海,俯瞰“金山银山”。

  习近平还冒雨专程到赫哲族村庄看望,同群众交流。一位村民回忆说,“总书记对少数民族很了解也很关心,他甚至知道我们在八岔岛上有耕地,问了我们打鱼和土地流转后的收入、新农合保险等。”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过去9年,习近平两会会内会外相联系抓大事已成为规律。再举几个例子: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上海代表团,习近平着重强调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久,他便来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走进企业、园区、科研基地调查研究,为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指明方向。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安徽代表团,习近平突出强调深化农村改革问题,提出“尊重农民意愿”“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等具体要求。后来到安徽考察,习近平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重申了这些要求,始终把稳改革方向。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吉林代表团,习近平强调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当年7月,他亲赴吉林,深入各类企业调研,提出“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讲清“四则运算”的精神实质,进行精准指导。

  从习近平两会“到团组”故事的延续我们不难得出这三个“一”:

  一种基层情结。习近平是一位从基层中走来的领袖,多年如一日,他始终牵挂着基层。有人说,两会就像一扇窗,总书记从这里倾听基层的声音,感知人民的冷暖;人民群众也从这里,看到总书记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的赤子之情。

  一种亲身垂范。领导干部都要心怀“国之大者”,用心倾听人民呼声,用真情回应人民关切,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习近平会后的行行足迹为全党作出了表率。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代表向习近平发出邀请:希望总书记到他们的家乡看一看,给他们更多指导。

  一种工作作风。全国两会也是习近平抓工作、摸情况、作部署的重要平台。习近平常说,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各项工作,习近平都十分注重抓落实、抓反馈。这些不断延续的故事就是他对各项工作盯着抓、反复抓的一个缩影。

  • 相关阅读
  •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鼓舞和激励着全...

    时间:02-28
  • 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时间:02-28
  • 中国式民主为什么行得通、很管用

      中国式民主为什么行得通、很管用(人民论坛)  编者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怎样理解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

    时间:02-28
  • 干部状态新观察:基层干部有作为 乡村振兴动力足

      基层干部有作为 乡村振兴动力足(干部状态新观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回望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时间:02-28
  •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钟声)  重温“上海公报”精神,就要在历史大势中把握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就要秉持求同存异精神处理好两国差异分歧,就要坚持以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台湾问题  今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

    时间:02-28
  •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川大邑县新福村强党建引领乡村发展  一村富 村村富  本报记者 李凯旋  “我们一定要把土壤培育好,种出有机大米!”每天清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福村党总支书记胡永洪都要去村...

    时间:02-28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27日全天分组审议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十三届全...

    时间:02-28
  • 舵稳破浪行

      舵稳破浪行  【稳中求进看大势】   人勤春来早。  当下的中国生机勃勃,到处是一派繁忙生产的红火场景:汽车生产流水线上,全自动的机械手上下翻转,装配井然有序,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4倍;铁路...

    时间:02-28
  • 全国检察机关做实做优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

      全国检察机关做实做优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  用司法为民的情怀保障律师“云阅卷”又快又好  □ 本报记者 张昊  “真的吗?以后代理全国各地的案件,阅卷都不必跑到检察院了吗?”许多律师都曾对最高人民检察...

    时间:02-28
  • 检察机关积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检察机关积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2021年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0余件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张昊 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检察机关聚焦网络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更高需求,依法履行公益...

    时间:02-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