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总书记50次到团组透视民主的质量

2022-03-03 10:40:27

来源:新华社

  第一观察|从总书记50次到团组透视民主的质量

  再过几天,全国两会时间将开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第十次出席全国两会。

  2013年至2021年,九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50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370多位代表委员的发言,同大家交流互动,共商国是。

  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观察中国民主质量的一个窗口。

  ——广泛充分

  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活动。

  9年间,到地方代表团中,既有上海、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也有内蒙古、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省份、民族自治区等,省份特点各不相同,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参加政协联组会,覆盖了文艺、社科、侨联等20个界别;此外,还有解放军代表团,覆盖面、代表性可谓十分广泛。

  民营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海归创业者、公交职工、社区主任、村小组长、煤矿工人……同总书记交流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细心的人发现,会场上坐在里圈的多是基层代表,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很多都来自一线。

  总书记曾说过:“有基层一线的同志当人大代表,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

  审议讨论时,总书记同代表委员交流的话题涵盖广阔。党的建设、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

  9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同数百位代表委员倾心交流、共谋发展,浓厚的民主氛围,扎实的履职成果,彰显人民民主覆盖的广泛性、过程的完整性、内容的全面性。

  ——真实具体

  会场内,代表委员踊跃发言,总书记用心倾听、不时插话,坦率深入地交流,凝结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

  2016年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与贵德县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代表长达20分钟的交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村里种什么庄稼、牛羊育肥和水产养殖业、村里砖瓦厂生产,一直问到村里民族团结、基层党组织建设……

  求“真”若渴的交流,切实体现脚踏实地、饱含烟火生机的民主观。

  上海如何做好“排头兵”“先行者”?内蒙古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履职“本团”时,习近平总书记有的放矢,把脉点穴,为上海、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发展支招定策。

  “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两万人的就业方向都是什么”“治理一亩石漠化面积要花多少钱”……聆听代表委员发言时,总书记声声问询,激荡民主的回响。

  在两会这一重要场合,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几乎年年都会讲到的话题。

  总书记同代表们算脱贫细账,代表们向总书记道实情、献良策,共商脱贫大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在一次次民主的交流碰撞中勾勒得愈发清晰明确,鼓舞人心。

  这只是两会民主实践的一个缩影。兼听广纳、汇聚众智,在真知灼见里,寻求最优解,映照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底色与本色。

  ——有效管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有两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赣州的明经华代表带来了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给总书记的一封信。王承登在信中说,希望国家加大对赣南茶油等扶贫产业的支持。

  总书记对在场的部委负责同志说,这个可以去做些调研。

  “我在发言中讲到脱贫攻坚时,专门向总书记介绍了赣南的油茶产业。总书记亲自过问这个事情,推动了赣南油茶产业的大发展。”明经华回忆说。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如何推动实际工作取得进展的。

  2021年3月,在内蒙古代表团,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向总书记讲述自己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变化。

  在这次大会上周义哲提出加强林区道路建设、改善林区通讯条件的建议,推动了大兴安岭林区的变化:新修的防火应急道盘旋在林区山间,一条条光纤铺设开来让越来越多的林场有了4G网络……

  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呼声与政策精准契合,这就是好用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落脚点。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主笔:黄玥、范思翔

  统筹:张晓松、朱冬菊、王绚

  视觉 | 编辑:吴晶晶、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 相关阅读
  • 吉林市加强疫情管控措施 重点人员核酸均为阴性

      (抗击新冠肺炎)吉林市加强疫情管控措施 重点人员核酸均为阴性  中新网吉林3月3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3日从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当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后,已对重点区域采取封控措施。截至目...

    时间:03-03
  • 对话林毅夫:中国成高收入国家将是人类历史重要里程碑

      (两会人物)对话林毅夫:中国成高收入国家将是人类历史重要里程碑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对话林毅夫:中国成高收入国家将是人类历史重要里程碑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202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8万元人民币...

    时间:03-03
  • 习近平的两会关切事之“民族团结”篇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的两会关切事之“民族团结”篇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时间:03-03
  • 微视频|不负青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参加审议讨论时,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多年发展,绿色,已成为中国经济最鲜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亮...

    时间:03-03
  • 林毅夫:中国距离高收入国家门槛仅“一步之遥”

      (两会速递)林毅夫:中国距离高收入国家门槛仅“一步之遥”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是否已经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

    时间:03-03
  •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建议探索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建议,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减掉其不应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将教师从超负荷工作量中解放出来。  孙太利建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

    时间:03-03
  • 全国人大代表李静:“双减”下要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两会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李静:“双减”下要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中新网襄阳3月3日电 (胡传林 张德平)全国人大代表李静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赴京参会,她提出了关于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家庭教育质...

    时间:03-03
  •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 中部河南如何做?

      中新网郑州3月3日电 (记者 刘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日前,中部省份河南在出台的《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黄河流域生...

    时间:03-03
  • 全国政协委员程红:构建“防拐”体系 推进电子化“出生医学证明卡”

      (两会速递)全国政协委员程红:构建“防拐”体系 推进电子化“出生医学证明卡”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李双南)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程红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要防范与严...

    时间:03-03
  • 中国经济“施工图”将出 学者前瞻四大热点问题

      (两会观察)中国经济“施工图”将出 学者前瞻四大热点问题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中国经济“施工图”将出 学者前瞻四大热点问题  中新社记者 夏宾  全年GDP目标怎么定?专项债的整体规模有多大?货币政...

    时间:03-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