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14亿多人的“饭碗”如何端牢?

2022-03-06 15:3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观察)14亿多人的“饭碗”如何端牢?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14亿多人的“饭碗”如何端牢?

  中新社记者 袁秀月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让群众的“粮袋子”鼓起来,对中国来说始终是个课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端牢饭碗”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把“饭碗”端牢?

资料图:2月25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镇洲头村,春耕生产整理后的土地,线条纹理有致,犹如大地指纹,蔚为壮观。 邓和平 摄

  端“饭碗”意义重大

  在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提到,近两年,受疫情、灾情叠加的影响,粮食安全、粮食危机一直是热门话题,相信大家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有了更深更真切的体会。

  多年来,中国的粮年年丰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在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形势下,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一表述传达了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从历史上来看,粮食安全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要高度警惕新自由主义关于‘自由贸易、粮食可以随便进口’的错误言论,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对中新社记者说。

  “在当前情况下强调‘端牢饭碗’,意义非常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这一表述传达的是保证任何一个中国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衣食无忧,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放心。

资料图:小麦开镰现场。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端“饭碗”要稳

  中国人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饭碗,但与此同时,随着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拧紧粮食安全的发条并非一劳永逸。

  唐仁健透露,今年的粮食生产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首先是夏粮生产,去年冀鲁豫陕晋五个省受罕见秋汛的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有1.1亿亩,比往年正常情况晚了半个月左右,这就占了冬小麦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李国祥表示,去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仍有剧烈波动,最近国际小麦价格还出现暴涨,再加上去年局部地区受到极端灾害天气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局势动荡,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可以注意到,“稳”字成为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表示,“稳”字背后包含四层含义:一是稳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稳住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三是稳住种粮民众的积极性;四是稳住民众对粮食消费的担忧。

资料图:色彩斑斓的稻田。周星亮 摄

  端“饭碗”需要多重抓手

  中国农业农村部此前对外表示,至少未来三十年,粮食需求仍是一个增长的趋势。面对14亿多人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如何才能把“饭碗”端牢?

  唐仁健表示,抓好全年的粮食生产,核心还是保面积。要切实真正管住、管好耕地,遏制“非农化”,同时还要防止“非粮化”。

  李国祥认为,在保护好耕地外,还要想办法扩大耕地,充分利用闲置农田,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增加耕地资源。此外,要继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及时预警极端灾害天气。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

  吴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涵盖四方面措施:一是加强耕地综合治理和保护力度;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应用,推进种业振兴;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

  唐仁健指出,尽管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今年粮食生产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目前粮食供给的总量是充裕的。

  “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他说。(完)

  • 相关阅读
  • 毛乌素沙地一家四代的绿洲梦

      毛乌素沙地一家四代的绿洲梦  12年前,89岁的郭成旺老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宣誓第二天,他就让家人在老屋后的沙梁上竖起了一面国旗。每天早上,他都要注视一会儿国旗。  郭成旺带着一家四代人在毛乌素...

    时间:03-07
  •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海外看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全球华侨华人热切关注,通过不同方式认真聆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

    时间:03-07
  • 铺就“健康路”,医疗服务惠民生

      铺就“健康路”,医疗服务惠民生(民生共话)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1年,中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康中国建设“成绩单”引人瞩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改革疾...

    时间:03-07
  • 5.5%左右,实现目标有信心

      5.5%左右,实现目标有信心(大国之治)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

    时间:03-07
  • 读懂“十四五”的“开门红”

      读懂“十四五”的“开门红”(侠客岛·两会观察)  理解当前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需要读懂“十四五”时期,中国实现了一个怎样的开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

    时间:03-07
  • 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两会聚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

    时间:03-07
  • 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

      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  ...

    时间:03-07
  •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  时间:3月6日下午  日程: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养活中国要靠自己”  “你这个群主是怎么当上的...

    时间:03-07
  •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我和总书记面对面)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

    时间:03-07
  • 全国政协委员杨利伟:十年内或实现普通人进入空间站

      全国政协委员杨利伟:十年内或将实现普通人进入空间站  今年是载人航天立项30周年,按照规划,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目前进展如何?普通人何时能进中国空间站?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