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空间站建成到新型火箭首飞研制,2022中国航天继续“超级模式”

2022-03-06 13:4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观察)从空间站建成到新型火箭首飞研制,2022中国航天继续“超级模式”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马帅莎)中国空间站计划今年建成,6名航天员年底前“会师”太空,捷龙三号火箭9月首飞,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将使中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能力……2022中国航天继续“超级模式”,让人期待满满。

资料图:十三乘组的翟志刚与叶光富作为太空摄影师为王亚平拍摄了高清美图,带大家看看空间站生活的小确幸。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空间站今年建成

  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去年10月发射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赵小津表示,预计今年4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面后,科研人员将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满足要求后,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

  按照规划,中国将于2022年全面建成空间站,建造阶段将依次发射天舟四号、神舟十四号、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和神舟十五号6个航天器。建造完成后,舱内活动空间将超110立方米,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可实现长期3人、短期6人驻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其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在轨迎来两个实验舱;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将在年底前与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会师”太空。

资料图: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一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2F卫星发射升空。 中新社发 汪江波 摄

  商业火箭又增“新成员”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在各方扶持下迅速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总师姜杰表示,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卫星制造和应用权限,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航天领域,商业卫星成为主要手段和最佳切入点。

  面对日益增长的小卫星发射需求,一些为商业发射“量身定制”的运载火箭应运而生,助力中国商业航天提速前进,包括“捷龙”系列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等。其中,“龙系列”商业火箭家族今年将迎来“新成员”。

  据姜杰介绍,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预计9月完成首飞,2022年已初步安排2至3次发射任务,2023年度以后将满足每年不少于5发任务,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今年也将有4至5次发射,其中商业发射任务预计有1至2发。

  “新”“重”型火箭研制孕育突破

  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而全新研制的载人火箭。

  姜杰表示,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将突破13项重大关键技术,使中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能力,满足载人月球探测及近地空间站后期运营需求。

  重型运载火箭同样是为未来的载人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任务研制的,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百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50吨级,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可以跨越式提升中国进入和利用空间的能力。

  姜杰表示,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需要8到10年时间,可为中国未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开辟新途径。(完)

  • 相关阅读
  • 聚力稳就业 扎实惠民生

      聚力稳就业 扎实惠民生(有力有效保障民生)  就业,一头连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

    时间:03-07
  •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两会今日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民生答卷会有哪些新招实招硬招?从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从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到继续保...

    时间:03-07
  • 迈出新步伐 取得新成效 展现新气象

      迈出新步伐 取得新成效 展现新气象(两会·声音2022)  高质量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蔡奇代表(北京市委书记)  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推动“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不断探索完...

    时间:03-07
  • 中国两会吸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期待中国智慧继续助力全球治理    中国两会吸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 本报驻俄罗斯、日本、韩国、斯里兰卡记者   张春友 冀勇 王刚 陈润泽  3月4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世界观察中...

    时间:03-07
  • 严打付费实习“黑中介”净化就业市场

      严打付费实习“黑中介”净化就业市场    甘楚林代表建议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高校毕业生的实习经历。然而,企业实习机会“僧多粥少”,利益驱动之下,付费实...

    时间:03-07
  • 毛乌素沙地一家四代的绿洲梦

      毛乌素沙地一家四代的绿洲梦  12年前,89岁的郭成旺老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宣誓第二天,他就让家人在老屋后的沙梁上竖起了一面国旗。每天早上,他都要注视一会儿国旗。  郭成旺带着一家四代人在毛乌素...

    时间:03-07
  •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海外看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全球华侨华人热切关注,通过不同方式认真聆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

    时间:03-07
  • 铺就“健康路”,医疗服务惠民生

      铺就“健康路”,医疗服务惠民生(民生共话)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1年,中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康中国建设“成绩单”引人瞩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改革疾...

    时间:03-07
  • 5.5%左右,实现目标有信心

      5.5%左右,实现目标有信心(大国之治)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

    时间:03-07
  • 读懂“十四五”的“开门红”

      读懂“十四五”的“开门红”(侠客岛·两会观察)  理解当前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需要读懂“十四五”时期,中国实现了一个怎样的开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