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谈“共富”: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用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赵晔娇)日前,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陈小平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如何更充分地发挥民营经济作用提出三点建议。
2021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民营经济高质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浙江,民营经济贡献该省67%的GDP、73.4%的税收、87%的就业和92.5%的企业数量,专精特新企业470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96家,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企业20家,均居全国第一。
“今年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专家协商会制度机制,就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等开展前瞻研究和深度协商。此前,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民营企业最关心的是发展预期、转型升级难问题。”陈小平表示。
基于此,陈小平提出三点建议。
“进一步从理论上廓清、实践上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凝聚民营企业奋斗共同富裕的动力。”陈小平提出建议,他表示,要讲清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不会变也不能变,讲清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讲清楚资本的两重性和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监管的必要性,讲清楚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同时要从法律政策上落实对各类产权一视同仁、公平准入、平等保护的举措,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潜心谋发展。
共同富裕要不断做大做优“蛋糕”,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做大“蛋糕”的重要基石。
陈小平建议:“要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周期中更加注重‘稳进提质’的政策叠加,适时将一些减负降本的措施,如降低企业养老金、工伤失业保险金缴费比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阶段性政策转为长期支持政策;要在持续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基础上,着力支持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自上而下系统制定落实支持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和‘双碳’达标的政策,注重政策协同,防止政策一刀切,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塑造民营经济新优势。”
“三次分配”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针对“三次分配”,陈小平认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塑造共富文化,发挥民营企业在完善三次分配格局的积极作用。
“在初次分配上,鼓励开展合伙人和员工持股计划,健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民营企业股权薪资体系,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分配实现形式;在二次分配上,加强对新业态的税务规范和数字化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不正当竞争;在三次分配上,进一步完善慈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慈善信托,培育公益慈善组织,规范各类募捐行为,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陈小平建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