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代表委员呼吁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提升基层防治水平

2022-03-09 21:4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速递)代表委员呼吁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提升基层防治水平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陈静)慢阻肺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在正在举行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也受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

  多位代表、委员在线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应尽快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全社会对于慢阻肺疾病的认知,增强基层卫生机构呼吸疾病体系建设,督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迅速普及肺功能检查。同时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慢阻肺防诊治水平的提升,惠及广大患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基础性、统领性、事半功倍的举措,目前各方面条件已成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大幅提高,服务项目增加。其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服务模式,为设计和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提供了成熟经验。

  慢阻肺是与糖尿病、高血压并列的重大慢性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会导致患者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增加死亡风险,所需检查与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不过,中国慢阻肺防治面临着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的现实挑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创新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邵蓉教授曾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直接影响到患者诊疗服务的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受访时认为,公众对慢阻肺很陌生,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的认知也不足,更缺乏早期干预的意识。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慢阻肺防控现状不尽如人意。

  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执行主席迟春花直言,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极大提升慢阻肺基层整体防治水平,大大推动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结果的改善。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多地已开展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点工作。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疾病管理知识讲座和肺功能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推进慢阻肺常规用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备等方式,大幅提高了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普及率、慢阻肺筛查及基层转诊率。(完)

  • 相关阅读
  • 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代表委员议国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

    时间:03-10
  • 探月工程四期还将实施三次任务

      探月工程四期还将实施三次任务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记者冯华)近年来,中国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步伐,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国月球探测将有哪些规划?  全国政协常委、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

    时间:03-10
  • 中国传递信心 世界共享机遇

      中国传递信心 世界共享机遇  一年之计在于春,踔厉奋发正当时。今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两会隆重召开,举世瞩目。多国...

    时间:03-10
  • 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添华彩

      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添华彩(两会聚焦)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

    时间:03-10
  • 谁来养活中国,答案只有一个

      谁来养活中国,答案只有一个(侠客岛·两会观察)  3月6日下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用质朴的语言讲了段十分重要的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时间:03-10
  • 坚定信心 行稳致远

      面对明显增多的风险挑战,要看到我国发展的战略性有利条件  坚定信心 行稳致远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

    时间:03-10
  •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天眼”出大成果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天眼”出大成果  向总书记汇报新变化  ◎实习生 兰 霞 陈芳芸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大窝凼,从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设想,到建成举世瞩目的“中国天眼”,科技的...

    时间:03-10
  • 中国智慧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时代之需”

      参与乃至主导国际科技合作 应对全球共性挑战   中国智慧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时代之需”  “我钦佩中国在与国际盟友和伙伴合作中的开放态度和灵活性,这让双方实现共赢。”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王可维(Asa...

    时间:03-10
  • 科研人员不能只往出成果容易的地方“钉钉子”

      科研人员不能只往出成果容易的地方“钉钉子”  两会声音  ◎本报记者 李 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报告还要求,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

    时间:03-10
  • 代表委员话“商业航天”: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魂”

      代表委员话“商业航天”: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魂”  两会热词大家谈  ◎本报记者 张佳星  3月7日,美国SpaceX公司发推文称将再发射猎鹰9号为星链计划送入新卫星,转载浏览量均不高。网友调侃:频繁地像开...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