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习近平为何说“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

2022-04-02 18:57: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观中国)习近平为何说“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题:习近平为何说“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郭金超

  跳过近两年的“空窗期”后,中欧重新接续最高层级对话。4月1日,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进行“云会晤”。

  其间,习近平至少4次提到“自主”,强调“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中国人常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此间分析认为,在中欧关系新的关键性时刻,中国最高领导人这一表述或可从三个视角加以观察。

  双边视角:扭转对华认知偏差

  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可谓是一次“迟到的峰会”。去年双边关系遭遇多事之秋,中欧领导人会晤罕见中断。在观察家看来,中欧关系经历波折在于欧方对华认知出现偏差,对华视角出现“模糊失焦”。

  “中方提出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正是直面中欧关系出现波折的根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指出,欧方看待中国时经常面临所谓“中国威胁”、炒作对华竞争、鼓吹“制度性对手”等杂音,亟需提升自主的对华认知。

  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当前中欧关系面临重要的塑造期,双方通过面对面沟通,为扭转认知偏差提供了可能。正如习近平论及中欧关系时曾指出,中欧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有一些竞争、分歧、差异并不奇怪,应该通过对话谈判解决。

  “与其说峰会迟来,不如说是迟早要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分析称,中欧双方坦诚深入的交流恰恰说明双边关系具有韧性,将有利于欧方形成自主对华认知,中欧关系前景也将取决于欧洲如何认识自身和中国。

  俄乌局势视角:让中欧关系不为乱局裹挟

  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中国虽在国际场合多次明确表达自身立场,但某些国家利用欧洲在此问题上的焦虑,企图将俄乌问题与中欧关系绑定,甚至称俄乌冲突让中欧走到“决定性时刻”。

  在同欧方领导人会见中,习近平再次重申中方立场原则,并强调“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中方通过向错误行径明确说“不”,进一步对外廓清杂音、消除误读。

  “欧方形成对华自主认知意味着,欧方不再受外界蛊惑而纠结于中方在俄乌局势上是否‘选边’的问题。”崔洪建指出,这样欧方对中国能够提供的支持、发挥的作用才会有更合理的预期,双方在推动危机和平解决、减少冲突外溢效应、避免制裁连带损害等方面也就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可能。

  诚如其所言,乌克兰问题的演变有复杂历史经纬,“非敌即友、非黑即白”的选边站队无益于问题解决。而在外界看来,中方的原则立场与欧方的关切并不冲突。若摒弃“二元对立”的逻辑,双方完全可以在人道主义援助、解决难民问题、经济稳定复苏、能源危机应对等议题上找到更多共识,并有足够动力将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

  全球视角: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稳定因素

  关于中欧关系,习近平曾提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定位,并强调中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在专家看来,在关键性时刻,习近平再提这一定位并注入新的内涵,强调“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更有一层推动中欧关系回归初心之意。

  “国际局势的动荡变化使得中欧需要寻找合作初心,共同应对充满不确定的全球性挑战。”冯仲平分析指出,而回归合作初心的基础在于,欧方应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摆脱随人起舞的惯性,不能被其他人带节奏。

  外界注意到,8年前,习近平访问欧盟总部时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时隔8年,习近平在这次视频会见中提起这段往事,并表示“中方的这一愿景至今未改变”。这番意味深长的表态,更折射出中方对欧合作的初心。

  共同反对制造“新冷战”,拉动世界经济复苏,避免乌克兰危机全球外溢,应对气候变化和疫情延宕……世界那么大,问题也很多。作为世界格局中重要两极,中欧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可做的事情很多,身处百年变局,更需要用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2014年访欧行前,习近平曾在比利时媒体的署名文章中引用这句中国古语。何为智者?观察家认为,若欧洲回归对华自主认知可见,双方在应对全球性危机上的合作不是太多了,而是还不够。而双方合作的目标,也正如习近平当年署名文章的标题——“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完)

  • 相关阅读
  • 【续写春天的故事】内蒙古兴安盟: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寒地水稻”

      【续写春天的故事】内蒙古兴安盟: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寒地水稻”  内蒙古兴安盟属于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带”—  全产业链提档升级  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之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可以让“干饭人...

    时间:04-03
  • 德国经济界人士:德中气候合作需要更多“建桥”精神

      中新网柏林4月3日电 (记者 彭大伟)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联合会(BWA)主席米夏埃尔·舒曼(Michael Schumann)近日在由中国新闻网主办,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联合会协办的“东西问·中德气候对话”上表示,在应对...

    时间:04-03
  • 东西问·中外对话 | 这件事上,中国是德国和欧洲不可或缺的伙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日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强调,中欧要继续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合作。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愿同中方持续深化经贸、投资、能源、绿...

    时间:04-03
  • 北京发布61项地方标准 大型游乐设施等规范将惠及京津冀三地

      近日,北京市发布61项地方标准,涉及9大领域,其中工程建设17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9项、资源节约与利用4项、生态环境4项、卫生4项、信息化4项、公共安全3项、服务业1项、农业15项。含本批标准,现行有效地方标...

    时间:04-03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官桥八组”的三次转型

      新华社武汉4月2日电 题:“官桥八组”的三次转型  新华社记者李鹏翔、梁建强、潘志伟  “在党的好政策带领下,官桥八组家家户户住进了别墅,生活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近日,在湖北省嘉鱼县官桥村第八小组...

    时间:04-03
  • 最闪亮的坐标|清明时节,与总书记一起缅怀英烈

      新华网记者 潘子荻  【学习进行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缅怀英雄先烈,致敬英烈精神。清明时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

    时间:04-03
  • 长春市疫情处于发展阶段 吉林省本轮疫情呈现这些特点

      4月3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本轮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  据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艳介绍,当前吉林省疫情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长春市疫情处于发展阶段,长春市主城区报告感...

    时间:04-03
  • 上海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8226例 今日全市抗原检测

      中新网上海4月3日电 (记者 陈静)在3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干渝介绍,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已经陆续启用后备定点医院,改建一批方舱医院。上海现有定点医院...

    时间:04-03
  • 吉林长春将6类社会面服务人群作为核酸检测重点人员

      4月3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23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  据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艳介绍,吉林省结合疫情发展形势,完善核酸检测方案,做好涉疫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

    时间:04-03
  • 我国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白阳)律师服务收费过高、标准不透明……针对这些问题,司法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开发布意见,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  意见规定,在制定律师服务费...

    时间:04-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