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感悟习近平主席“博鳌演讲”

2022-04-22 23:10:32

来源:新华社

  第一观察 | 感悟习近平主席“博鳌演讲”

  又是一年“博鳌时间”。

  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第二次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的第五次“博鳌演讲”。

  此时此刻,形势尤为特殊。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备受海内外关注。

  我们从五个方面,和你一起感悟习近平主席这次重要演讲。

  1. 坚定信心

  人类,走到了一个至为关键的历史时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安全风险、脆弱经济、发展鸿沟、气候变化、数字治理……种种难题和挑战交织叠加,对全人类构成重大考验。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怎么看、怎么办?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首先强调“信心”的重要性。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回顾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云演讲”,“信心”这个关键词贯穿始终——

  “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矛盾并不可怕,正是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

  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心,既是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的宏阔视野,也是不畏浮云、勇于迎难而上的历史主动。

  2. 同心合力

  信心,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团结奋斗的力量。信心,也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携手共进。

  演讲主题“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携手”与“合作”强化了主旨。演讲提出的“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这“四个共同”,更凸显了“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主线。

  继今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2月北京冬奥会之后,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又一次令人印象深刻地用到“大船”意象:

  “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人类前进的壮阔航程,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脱钩、断供、极限施压,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这些“不可接受”,更“根本行不通”。唯有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3. 直面难题

  “四个共同”对应的,可谓当今世界四大紧迫课题。

  其中,“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复苏”分列前两位。这是时下国际社会面对的最紧要的课题,也可以视作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主张的国际表达。

  第三个难题讲的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首次以“六个坚持”,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这一重大倡议,既是对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地区安全问题的回应,也是从实现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长远角度出发,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勾画清晰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方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为人类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去年9月,面对疫情给全球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此时此刻,面对新的形势,习近平主席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两个倡议,彰显出“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系统思维,传递着习近平主席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深刻思考。

  第四个难题是应对全球治理挑战。如何防止全球治理赤字不断扩大?关键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这不仅是中国主张,更是中国向世人展现的大国应有的样子。

  4. 立足亚洲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亚洲和平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亚洲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习近平主席始终心系亚洲大家庭。在以“亚洲”命名的论坛上,他专门阐述对亚洲和平与发展的看法。

  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这是习近平主席为亚洲指明的前进目标;“坚定维护亚洲和平”“积极推动亚洲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团结”,这是习近平主席为亚洲各国指明的同行路径。

  “地区和平稳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

  “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这是亚洲应有的襟怀和气度”……

  每句话,都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共同指向“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的美好愿景。

  5. 中国承诺

  同往年一样,习近平主席又一次在博鳌谈到中国经济与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中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

  回顾2013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博鳌演讲”,习近平主席无一例外谈到中国发展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意义。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表达出的明确而坚定的态度,在世界上产生了积极广泛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中国经济稳定恢复也面临新的压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的表态,对中国、亚洲和世界而言,无疑意义重大。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主笔:杨依军、安蓓

  统筹:刘华、林红梅、王绚

  视觉 | 编辑:姜潇、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 相关阅读
  • 习言道 | “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与心得,勉励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

    时间:04-23
  • 向海图强 习近平引领人民海军建设驶向新航程

      时习之  向海图强 习近平引领人民海军建设驶向新航程...

    时间:04-23
  • 权威快报丨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81.6%

      权威快报丨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81.6%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3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6%,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30本,均较上年...

    时间:04-23
  • 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安全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专家解读全球安全倡议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安全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专家解读全球安全倡议  新华社记者王慧慧、冯歆然、孙楠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并...

    时间:04-23
  • @所有男性!警惕中国增速最快的男性肿瘤!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张依琳)对于很多中老年男性来说,前列腺癌是需要警惕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哪些人群需要格外小心前列腺癌?公众对前列腺癌有哪些误区? ...

    时间:04-23
  • 功勋模范丨孙家栋、陆元九……他们的名字闪耀星空

      功勋模范丨孙家栋、陆元九……他们的名字闪耀星空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孙家栋: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航天“大总师”  孙家栋,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他被...

    时间:04-23
  • 微视频|总书记的“读书之道”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23日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

    时间:04-23
  • “中国造”世界领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线运行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周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23日披露,由中国自主研发、世界领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近日上线运行。  据国铁集团科信部负责人介绍,该车作为高速动车组新...

    时间:04-23
  • 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

      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和音)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②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当是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同行,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 ...

    时间:04-23
  • 习近平的书单

      联播+ 向书本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无论在条件艰苦的知青岁月,还是日理万机的工作时光,习近平都挤时间读书学习。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去学,到底...

    时间:04-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