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记者回访“民生难点”⑤ | 120用车和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了吗?

2022-04-24 22:06:26

来源:上观新闻

  据悉,包括同济医院在内,上海全市层面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

  4月22日上午9时许,家住普陀区的叶女士突发急性呕血,家人拨打近一个小时的120急救电话,并和社区申请报备。约45分钟后,接上叶女士的120救护车闪烁着蓝灯一路飞驰,开到了同济医院急诊科。这里也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同济分站。

  经过预检,叶女士被紧急送入“第二急诊救治区”的抢救室,医护人员对她的意识状态、呼吸、气道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紧急评估,启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并予以吸氧、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紧急处置。她的家属告诉记者,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开进小区,等了约半小时,“现在特殊时期,没办法”。

  120订单量是平时4倍,仍需“人等车”

  记者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自上海第一轮核酸筛查至今,“120”急救电话来电量持续在超高位运行。4月6日来电量更高达平时的12.3倍,突破历史极值,目前来电量也基本保持在平时10倍左右。120实际发车订单量达平时4倍以上,处于“人等车”状态,市医疗急救中心优先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用车需求。

  同济医院急诊科担负着救治上海西北片区危急重症患者的任务。医务处处长王飞介绍,情况紧急确需现场急救的病患除了拨打“120”,还要向社区防控人员申请并联系定点医院。“120”将优先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呼救,急救人员到现场采取急救措施后转运至定点医院。

  据悉,不少120急救车第一时间抵达接诊危急重症患者,曾碰到需要等待社区传送相关证明的情况。120救护车本就不够用,再加上相关流程缺失的时间损耗,送治患者的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

  “第二急诊室”方便患者

  4月23日上午10时,记者抵达同济医院。刚走进医院南门,就看到急诊大厅外一块红色木制指示牌,“第二急诊救治区”几个大字很醒目。西侧两顶绿色充气帐篷更显眼。绿帐篷门口贴着红底白字“预检室”“抢救室”。

  走进预检室的绿帐篷,三名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正在忙碌。抢救室的绿帐篷里,氧气钢瓶、救治床位、心电监护仪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

  又一辆120急救车呼啸而至,停在“第二急诊救治区”预检室门口,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在女儿陪同下下车,直接接受预检。身穿“大白”的同济医院周海超医生介绍:救护车把病人送达后,先在预检室查看病人体征是否平稳。如不平稳,就在隔壁抢救室治疗,等体征平稳后再送入急诊室;如果患者体征极端异常,不用再排队进急诊室,第二急诊救治区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转入。“在预检室,我们也检查核酸证明,如果老年患者没有核酸阴性证明,现场提供抗原测试,阴性后再转入急诊室。”

  医院急诊白天是“闲暇时段”,深夜才是“黄金时段”,医院急救任务更为繁重。谢壮丽医生介绍,同济医院目前对120救护车送来的危急重症患者,分类分层提供服务:第一是紧急治疗,比如简单的外伤等,患者接受治疗后一般可离院回家;第二是对一些危重症患者,纳入医院新建的“缓冲病房区”,留观进一步治疗;第三对于涉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医院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生命,病情稳定后转入专科病房,确保患者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治疗。

  近期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担负着救治上海西北片区危急重症患者任务的同济医院,于4月18日开设“第二急诊救治区”。4月19日至23号,“第二急诊救治区”接收、治疗120急救送来的病患169人,未来会进一步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增设急诊床位扩展服务能力

  同济医院甘泉楼外广场上,记者又发现了第三顶绿帐篷,外形规模明显更庞大。这个帐篷里,建筑工人们正忙着架设照明设备,医护人员也在检查各项细节。据介绍,尽管急诊病房已完全饱和,但医院依旧在收治特别危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为此,医院特别在院内搭建起这座“小方舱”,大概能放30个床位。

  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登龙介绍,因有新冠阳性病人的间断性出现,医院必须对急诊区域进行严格消杀。为维持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活动不间断,特别设立“第二急诊救治区”,包括预检室、抢救室和“小方舱”。一旦急诊室进行消杀暂停诊疗,“第二救治区”可以继续接受治疗危急重症患者。同济医院疫情前院内有近2000人医护人员,由于疫情封控、驰援方舱等因素,坚守在医院岗位的只剩约900人。“虽然目前医护人员只有平时的42%,但为确保更多急重症患者得到救治,我们责无旁贷。”

  据悉,包括同济医院在内,上海全市层面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相比4月初,36家市级医院的急诊量增长了65%。为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36家市级医院中开设了33个急诊就医点,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近期,还通过增设专人接听、设置语音提醒等方式,保障与市民沟通渠道的畅通。

  • 相关阅读
  • 966人将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产业工人占比约四成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周圆、樊曦)记者25日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今年全总将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66个、全国工人先锋号956个,其中单列35个奖章、3个先锋号名额,表彰全国职工职业技...

    时间:04-25
  • 共论商业航天技术与趋势 第一届中关村商业航天大会成功举办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郭超凯)第一届中关村商业航天大会暨2022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24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前沿理...

    时间:04-25
  • 海关总署:去年实际扣留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近8万批

      海关总署:去年实际扣留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近8万批 跨境电商渠道成执法重点  海关总署近日(22日)发布《2021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全国海关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8.4万次  2021年,全国海关共采...

    时间:04-25
  • 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青蒿素是中国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问世50年来,帮助中国完全消除了疟...

    时间:04-25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制定修改20多部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法律

      中新网4月25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25日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制定修改了20多部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法律,还有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制度,再加上国务院及其...

    时间:04-25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解答:职业病诊断难在哪?如何破解?

      中新网4月25日电 25日,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涛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职业病诊断在医学技术方面并不难,难在对患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确认,以及接触...

    时间:04-25
  • 四川脱贫家庭学子就业得到“雨露计划”帮扶 :上学有资助 毕业有去处

      四川脱贫家庭学子就业得到“雨露计划”帮扶   上学有资助 毕业有去处(关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④)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明峰  核心阅读:为帮助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四川组织实施“雨露计划”:为符合...

    时间:04-25
  • 海南三亚: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4月24日晚,海南省三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称,三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2年4月25日0时起,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通告内容如下:  一、进出中心城区(塔岭以东,迎宾互...

    时间:04-25
  • 今年我国煤电改造升级将超2.2亿千瓦

      记者今天(24日)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改造升级煤电规模超过2.2亿千瓦,促进煤电清洁低碳发展。  据介绍,目前,我国煤电的度电煤耗大约...

    时间:04-25
  • 中国这十年 立法工作有这些成就与进展

      中新网4月25日电 中共中央宣传部25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介绍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他表示,这十年的立法工作,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的...

    时间:04-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