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化新观察丨从地名读懂中国

2022-04-26 21:43:18

来源:新华社

  一方水土,孕育一个地名;一个地名,承载一方文化。

  从塞北大漠到烟雨江南,从繁华都市到阡陌乡村,地名浓缩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记忆,标记着漫漫来路、指引着未来去路。

  日前,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新修订的条例设立地名文化保护专章,明确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鼓励社会参与等要求。

  地名,由何而来,又饱含着几多记忆与变迁?当指尖轻抚地图,那或长或短的名称中蕴藏的正是“何以中国”的密码;每一个地名的背后,就是一首血脉传承的歌,它能让我们读懂中国。

  探究“源”与“缘”

  你的家乡以何为名?

  专家认为,地名的起源与含义十分复杂,大体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大类。

  从自然环境因素看,很多城镇聚落依山傍水、滨海临湖,不少地名就起源于这些地物的相对位置。湖南衡阳之名源于其位于衡山之南,陕西华阴之名则由于其地处华山北侧;江苏海门因其位于长江入海口得名,江西湖口则得名于其为长江和鄱阳湖的交汇处。

  从社会历史因素看,有些地方以当地聚居的部族或民族命名。专家指出,山东的蓬莱、莱阳、莱芜等地和春秋时莱族的分布和迁徙有关,四川的巴中和湖北的巴东大体是先秦巴族居住区,四川邛崃等地名留下了古代邛族存在的痕迹。

  有的地名传达了人们的生活企盼和价值追求。江苏淮安、山东泰安、四川雅安、陕西西安这类有“安”字的地名,含有人们对安定生活的祈祝;浙江镇海、江苏镇江、广西南宁等地名,充满了人们期盼平定殃祸的心愿。儒家的孝悌忠信等思想符号在我国地名中常有体现,如湖北孝感、浙江义乌、河南信阳等。

  地名以寥寥几字,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每一次对地名起源含义的探究,都仿若一次大美中华的纵情游览。

  感悟“延”与“传”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如此评价地名的价值: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一块“活化石”,是一种看得见的乡愁。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朝代更迭、疆域变迁。白云苍狗之中,许多地名依然流传下来。

  正如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刘连安指出,由于地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继承性,很多在社会其他领域已经难觅踪迹的社会观念、地理特征、语言习惯沉淀在地名中。老地名让今天的人们有了触摸历史上多彩自然、文化现象的渠道。例如,山东青岛之名让我们知道此地曾植被茂密,河南鹤壁之名告诉我们曾有鹤生活于此。

  《左传》中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安徽蚌埠禹会村的地名正诉说着“涂山之会”这一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地名浓缩历史,更承载了一方百姓的集体记忆和乡土情怀。

  安徽合肥的延乔路以路名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短短三字,犹如一座桥梁,跨越近百年时光,实现两代人思想交汇、情感共鸣。

  为纪念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左权将军,山西辽县更名为左权县;黑龙江的尚志市、吉林的靖宇县则因抗联英雄赵尚志、杨靖宇命名。数十年前那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伟大斗争因地名定格,成为后人追念英雄的重要方式。

  还有许多地名因岁月浸染了十足烟火气。“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诗句,让江苏南京的长干里具有了“青梅竹马”的意象;“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诗句,定格下成都的繁华与锦绣。

  在千百年延续和传承中,地名被赋予更多含义,成为中华文明独特载体,蕴藏着一种乡愁、一段记忆、一份情缘。

  守护“根”与“梦”

  地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值得中华儿女共同守护。

  新修订的条例对做好地名文化保护作出多方面的顶层设计。条例规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还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早在数年前,我国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起名于西周的山西曲沃,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关键之处;山东高密的地名据传与大禹的字相同……这些地名作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各级政府和民政部等部门的重视和保护。

  保护地名文化既要守护老地名,也要规范新地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地域变化和人口迁徙等因素影响,必然会出现新地名。

  听波巷、观澜路、演武厅巷……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362个地名向社会公示。一处处片区、一条条道路、一块块公园绿地,因浓厚的运河文化风味地名呈现鲜明地域文脉特征。

  新修订的条例对行政区划和其他地名的命名、更名程序作出规定,要求征求专家、社会公众意见。刘连安认为,这些规定使地名命名、更名过程成为汇聚智慧、凝聚共识的过程,有利于防止命名、更名“任性而为”。

  地名虽小,但一一相连,就是你我的家国。当我们将那些美好的地名吟之于口、铭之于心,胸口升腾起的,是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记者:高蕾

  编辑:冷彦彦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相关阅读
  • 公安部: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民生物品价格等违法犯罪

      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公安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采取更加精准有效措施,更好地投身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工作...

    时间:04-27
  • 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丨“守住这块宝,守住文化活招牌”

      新华社广州4月27日电 题:“守住这块宝,守住文化活招牌”  新华社记者詹奕嘉、毛鑫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12日下午在广东省潮州市牌坊街考察时,来到许伟鑫工作的餐馆。近日,新华社记者回访了许伟鑫。 ...

    时间:04-27
  • 淮海战役30余名无名烈士合葬立碑

      中新网合肥4月27日电 (刘浩 陶安杰 陈春怡 和鹏飞 王问)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湖沟镇王洲村,淮海战役30余名无名烈士合葬墓立碑仪式近日举行,当地相关部门及普通百姓自发前往现场,凭吊烈士忠魂,缅怀烈士功绩,...

    时间:04-27
  • 起底粮食腐败:守仓“硕鼠”为何能对粮食储备指标上下其手?

      粮库储备安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半月谈记者追踪一宗地方粮食储备案后发现,个别地方粮食系统制度缺失、管理涣散,监督匮乏,导致守粮人位微权大、小官大贪,亟待扎紧制度笼子,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指标...

    时间:04-27
  •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0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4月27日,国家药监局再次审查批准1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截至4月27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0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适用于《新冠病毒...

    时间:04-27
  • 一季度全国查获“三非”外国人1.34万人次 遣返0.8万人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郭超凯)国家移民管理局27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一季度,全国共侦办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44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7万人,查获“三非”外国人1.34万人次、遣返0...

    时间:04-27
  • 2022年一季度中国公民出境1462.2万人次 同比下降5.9%

      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官方微信27日消息,2022年一季度,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009.4万人次,其中中国公民出境1462.2万人次,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5.9%;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27.8万辆(...

    时间:04-27
  • 最高检:依法严惩有组织犯罪,充分释放治理效能

      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消息,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2022年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要点》,对今年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作出部署。近日,最高检扫黑除恶斗争领导...

    时间:04-27
  • 广东:扎实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广州4月27日电 (郭军 徐林 岳宗)4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广州召开。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

    时间:04-27
  • 最高检就《2022年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要点》答问

      2022年检察机关扫黑除恶斗争如何抓如何干?  ——最高检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2022年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要点》答记者问  2022年是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化推进之年。为全面贯...

    时间:04-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