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科学家再次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还原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2022-04-28 23:17: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变”淀粉,还能“变”其他东西吗?中国科学家最新给出的答案是“能”——可以还原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继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之后,中国科学家团队再次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他们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成功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这一重磅科研成果由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共同完成,北京时间4月28日夜间,研究论文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催化》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晶界铜催化CO还原合成乙酸。 研究团队 供图通过电化学耦合生物发酵实现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长链产品的示意图。 研究团队 供图

  温和条件下工业废气变“食醋”

  在本次研究中,二氧化碳究竟是如何变成葡萄糖和油脂的呢?

  曾杰科普介绍说,首先,需要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原料,方便微生物发酵。清洁、高效的电催化技术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工作,是实现这个过程的理想选择,他们团队就此已发展很多成熟的电催化剂体系。

  至于要转化为哪种“原料”,研究人员将目光瞄准了乙酸。因为它不仅是食醋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优秀的生物合成碳源,可以转化为葡萄糖等其他生物物质。

  “二氧化碳直接电解可以得到乙酸,但效率不高,所以我们采取‘两步走’策略——先高效得到一氧化碳,再从一氧化碳到乙酸。”曾杰说。

  夏川指出,常规电催化装置生产出的乙酸混合着很多电解质盐,无法直接用于生物发酵。所以,为了“喂饱”微生物,不仅要提升转化效率,保证“食物”的数量,还要得到不含电解质盐的纯乙酸,保证“食物”的质量。

  研究团队利用新型固态电解质反应装置,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原本的电解质盐溶液,直接得到了无需进一步分离的纯乙酸水溶液。利用该装置,能在稳定电流密度内,超140小时连续制备纯度达97%的乙酸水溶液。

以乙酸盐及乙酸为碳源合成葡萄糖及脂肪酸。 研究团队 供图酿酒酵母菌株工程改造。 研究团队 供图

  微生物“吃醋”产葡萄糖

  于涛说,得到乙酸后,研究团队尝试利用酿酒酵母这一微生物来合成葡萄糖。这个过程,就像是微生物在“吃醋”,酿酒酵母通过不断地“吃醋”来合成葡萄糖,但在这个过程中,酿酒酵母本身也会代谢掉一部分葡萄糖,所以产量并不高。

  对此,研究团队通过敲除酿酒酵母中代谢葡萄糖的三个关键酶元件,废除了酿酒酵母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敲除之后,实验中的工程酵母菌株在摇瓶发酵的条件下,合成的葡萄糖产量达到1.7克每升。

  为进一步提升合成的葡萄糖产量,不仅要废除酿酒酵母的能力,还要加强它本身积累葡萄糖的能力。于是,研究人员又敲除了两个疑似具备代谢葡萄糖能力的酶元件,同时插入来自泛菌属和大肠杆菌的葡萄糖磷酸酶元件。

  于涛表示,这两种酶可以“另辟蹊径”,将酵母体内其他通路中的磷酸分子转化为葡萄糖,增加了酵母菌积累葡萄糖的能力。经过改造后的工程酵母菌株的葡萄糖产量达到2.2克每升,产量提高30%。

改造后用于制备葡萄糖的酵母菌株发酵液(棕色溶液),及制备的葡萄糖(白色溶液)。 研究团队 供图固态电解质反应器。 研究团队 供图

  新型催化方式助力高附加值化合物生产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迅速崛起,电力成本下降,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已经具备与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化工工艺竞争的潜力。因此,高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工艺被学界认为是建设未来“零碳排放”物质转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夏川表示,为了规避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产物局限性,可考虑将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与生物过程相耦合,以电催化产物作为电子载体,供微生物后续发酵合成长碳链的化学产品用于生产和生活。

  微生物作为活细胞工厂,其优点是产物多样性很高,能够合成许多无法通过人工生产或人工生产效率很低的化合物,是非常丰富的“物质合成工具箱”。

  曾杰认为,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新型催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碳的附加值。研究团队后续将进一步研究电催化与生物发酵这两个平台的同配性和兼容性。未来,如果要合成淀粉、制造色素、生产药物等,只需保持电催化设施不改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就能实现。

研究团队通过固态电解质反应器制备的乙酸钠粉末。 研究团队 供图研究团队通过固态电解质反应器制备的乙酸水溶液。 研究团队 供图

  为人工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灿研究员评价说,这项最新研究工作耦合人工电催化与生物酶催化过程,发展了一条由水和二氧化碳到含能化学小分子乙酸,后经工程改造的酵母微生物催化合成葡萄糖和游离的脂肪酸等高附加值产物的新途径,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的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认为,该研究工作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是二氧化碳利用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完)

  • 相关阅读
  • 国家林草局公布2021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

      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消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宣传中心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绿色时报社联合开展的2021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日前评选揭晓。  这十件大事...

    时间:04-29
  • 国家卫健委: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第四阶段

      中新网4月29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9日表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到了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第四个阶段。  29日上午,国新办就坚持“动态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

    时间:04-29
  • 上海普陀:给抗疫一线社区书记安排“聊休洋”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疫情防控以来,上海市普陀区282个居村党组织书记、近5000名社区工作人员日夜奋战,近2个月没休整过,全力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心安全和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面对繁重的防疫任务...

    时间:04-29
  • 近镜头丨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仲夏时节,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骄阳如火。葱郁的丛林深处,巍峨的金字塔、庄严的神庙沉静矗立,仿佛居住在这里的玛雅人不是在千百年前,而是昨天才刚刚离去。  2013年6月6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迎来远道而来的...

    时间:04-29
  • G60科创走廊复工记:“进展一天比一天好了”

      4月27日下午3点半,几辆大客车开进G60科创走廊松江出口加工区的达丰制造城,又一批工人回厂上岗来了。“今天来上班的有300多人,都是解除隔离的人员。“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管理部协理李国穗告诉记者。  G6...

    时间:04-29
  • 警惕“疫情流行已经结束”论调

      近期,多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出现下降,并放宽防疫举措。有种论调据此妄称,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结束,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不合理。这种看法既不符合事实,也忽视了疫情在当下带来的诸多风险。疫...

    时间:04-29
  • 上海出院出舱人员如何做好返家消毒与防护?这里有几点提示

      央广网上海4月28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近日上海出院出舱人员不断增多,如何做好返家消毒与防护?对此,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特别作出...

    时间:04-29
  • 上海崇明:首批46家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开始运行

      为方便市民核酸检测,进一步提升崇明区核酸采样能力,根据《上海市优化核酸采样点常态化布局工作指引》,崇明区以“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优化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布局。4月27日起...

    时间:04-29
  • 从严从重从快!上海坚决打击涉价格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聚焦消费者反映集中的民生物资、社区团购等问题,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开展投诉调解,着力化解消费纠纷。现选取最新办理的部分投诉案例予以公布。其中包括上海...

    时间:04-29
  • 国家卫健委:特大城市经历新冠疫情带来了四点启示

      中新网4月29日电 在今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北京这次疫情防控从上海那里学到了什么经验”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对此进行了回应。  梁万年说,北京和上...

    时间:04-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