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丨李卫:卢沟桥,何以构建世界和平纪念地?

2022-05-08 19:5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李卫:卢沟桥,何以构建世界和平纪念地?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题:李卫:卢沟桥,何以构建世界和平纪念地?

  作者 徐婧 杜燕

  中国自古被称为“桥的国度”,千百年来塑造出兼具历史遗风与地方特色的桥文化。北京卢沟桥作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距今已有830年历史,是华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十一孔联拱石桥,到访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卫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历史发展、文化内涵与和平意义。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卢沟桥是一座设计精美的古桥。当初为何要在此处修建石桥?卢沟桥的建成,对北京城发展有何作用?

  李卫:卢沟桥位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之上,始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历时3年建成,距今已有830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也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十一孔联拱石桥。

卢沟桥。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这座石桥建在永定河的古渡口上,其所处的位置“卢沟”是永定河北京段最狭窄的脖颈处,远在战国时期就是燕蓟地区通往华北平原的要津。金建都北京后,开始建造石桥替代之前的浮桥,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卢沟桥成为南方各地进京的必由之路,几百年来一直是北京连接华北的咽喉要冲。

  在元代《卢沟运筏图》中,河中木筏顺流而下,岸边木材堆积待运,桥上行人接踵、车水马龙,真实反映了当时卢沟桥地区的百姓生活和南通北往的繁华盛景,凸显了卢沟桥的交通门户地位。

元代《卢沟运筏图》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卢沟桥是镶嵌在永定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上,卢沟桥历经数次修缮,一直保存完好。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卢沟桥的南侧建成卢沟新桥,这座石桥才逐渐不再承担交通运输任务,而作为文物和景点供游客参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

  中新社记者:几百年来,经历滔天巨浪、巨大冰块冲击和千军万马、商贾车辆往来,卢沟桥仍坚固无比。您能否介绍一下卢沟桥独特奇巧的建筑结构?

  李卫:卢沟桥是一座科学之桥,是中国古代高超桥梁建设技术的实物体现,可以说“千年不倒”。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9.3米,共有10座桥墩和11个桥拱。桥拱是弧形,矢跨比率为1:3.5,这与古代大部分石拱桥为半圆形有很大区别,且11个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让桥面更加平稳与实用,造型亦更加美观。

  根据“乾隆重葺卢沟桥碑”所刻文字记载,卢沟桥“石工磷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之所以“千年不倒”,“铁柱穿石”的工艺功不可没。数根粗大铁柱打入河底的卵石层中,上面穿入巨石连成一体。为防止水流冲击,周围还用巨大石板围住。石板互相勾连、紧紧相拥,非常坚固。经过科学检测的桥体“体检报告”显示,10个桥墩中沉陷幅度最大的也未超过12厘米。

  卢沟桥的桥墩亦“内藏乾坤”。桥墩呈船型,迎水面砌作分水尖,且每个分水尖都有一根三棱形铁柱,俗称“斩龙剑”,用以迎击洪水以及初春冰雪消融时大量泥沙冰凌的冲击,使桥孔不易被堵塞,令古桥的承载能力更加强大。

“斩龙剑”及石桥拱券上的吸水兽。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桥面也科学地设置了坡度,坡势平缓不积水,开阔壮丽宜通行,减少了自然侵蚀。时至今日,桥面依旧整体完整。行人走上卢沟桥,都会对此赞叹不已。

卢沟桥桥面。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中新社记者: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上的石狮是否真的数不清?现存石狮中最早是哪个年代的?

  李卫: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对卢沟桥上的石狮进行过几次统计,对外公布石狮数量为501只。

  这些千姿百态、憨态可掬的石狮,是桥梁雕刻艺术的精品。历经金、元、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修补,石狮融合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有的狮子后背雕有精美纹饰,有的飘带打成蝴蝶结或环绕一周铃铛、绒穗,还有的狮子嘴里叼着绣球,飘带迎风而动。这些形形色色的石狮,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石雕艺术博物馆。

  为什么人们一直说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呢?原因在于石狮数量多且每只石狮形态不一、大小不同。有些“三五成群”、隐匿身形,有些“躲”到了栏板望柱的外侧,不易被人发现。此外,由于历朝历代都对石狮进行过修缮、替换,因此石狮数目一直存在变动。

卢沟桥上的石狮。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近年来,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石质文物进行了数字化研究,完成石狮3D展示文件,同时建立了卢沟桥石质文物的360度全景可视化三维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卢沟桥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发展,实现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有机统一。

  中新社记者:“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至今仍有很多人到卢沟桥上追月。卢沟桥如何连接古今、沟通中外?

  李卫:卢沟桥是一座文化之桥,它的美不仅在于桥本身的造型和建筑雕刻艺术之美,更在于以水和桥为载体的自然景观。它承载了文人墨客和旅行者的艺术、文学作品,承载了南来北往普通人的期盼和祝愿。这些汇聚在一处,形成了卢沟桥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外延。

  桥东端北侧的御碑亭石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卢沟晓月”。其实,“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历代歌咏“卢沟晓月”的诗篇颇为丰富,也不乏绘画作品。时至今日,许多市民仍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卢沟桥上等待凌晨的“晓月”,领略“一天三月”的美景,即天上一轮明月,卢沟桥南北两侧水面各有一个圆月倒映。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环节演绎出贯穿古今的“中国式浪漫”。这一幕曾在卢沟桥上演无数次。古时,卢沟桥是送别友人的地方,金代诗人赵秉文在《卢沟》中写道:“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到过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并使其名扬海外。《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颇壮观也。”时至今日,许多从马可·波罗出生地克罗地亚来到中国的旅行者,都会选择踏上卢沟桥,在和平年代看古桥风景依旧。

卢沟桥晨曦。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中新社记者:卢沟桥、宛平城曾历经战火,是中华民族抵御入侵和实现民族独立复兴的见证者。目前,卢沟桥所在的区域正在规划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区”。您能否介绍一下规划的目标愿景?

  李卫:卢沟桥所在的华北大地,是中华民族的腹心地带。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爆发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启全面侵华战争。

  对中国而言,“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意义非同一般。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力量,中国战场也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民族存亡之际,全体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经过浴血奋战迎来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首次全面胜利。卢沟桥、宛平城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抗战史册之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卢沟桥已接待众多海内外游客。统筹利用好卢沟桥丰富的红色资源、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建设以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核心的国家文化公园,可以使卢沟桥成为“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和平纪念地”,让人类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完)

  受访者简介:

  李卫,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主持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卢沟桥的第三次大修,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再现古桥原貌以来的首次保护性修缮。主持开展了卢沟桥历史上首次结构安全实时监测及历史上首次桥体检测,并组织开展首次卢沟桥石狮断代。主编出版国内首部对卢沟桥石狮艺术进行研究的专着《卢沟桥石狮艺术研究》。

  • 相关阅读
  • 广东将遇今年“最强”降水 各地做好防御工作

      中新网广州5月9日电 (记者 王坚)记者9日从广东省气象局获悉,10日至13日广东会有大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这次过程将是该省今年以来强度最强、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水过程,城乡积涝和...

    时间:05-09
  • 天津公安局出台“八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每项都有完成时限

      中新网天津5月9日电(杨子炀)9日,记者从天津市公安局获悉,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助推天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优化天津营商环境注入公安动力,努力创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天津市公安局进一步做好...

    时间:05-09
  • “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干劲也是一天比一天足”

      “幸福说给总书记听”系列报道  “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干劲也是一天比一天足”  黄子娟 彭晓玲 富丽娟 刘艺琳 寇雅楠  编者按 美好的情景总是令人终生难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怀家国...

    时间:05-09
  • “县城”为何成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县城”将怎么建?专家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底,我国城镇...

    时间:05-09
  • 重庆今夏首场雷雨来袭 海事部门保障长江水上通航安全

      中新网重庆5月9日电 (张旭)重庆9日迎来今年立夏以来第一场雷雨天气,重庆海事部门未雨绸缪,坚守岗位,保障辖区水上交通安全。  9日凌晨,随着一阵阵滚滚雷声,2022年入夏以来第一场大范围降雨席卷重庆,重庆永...

    时间:05-09
  • 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时间:05-09
  • 习言道 | “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传承好家风。他指出——...

    时间:05-09
  •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就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答记者问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就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答记者问  问题1:请问国家防总为什么每年都要通报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  答: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

    时间:05-09
  • “时代楷模”钱海军先进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宁波5月9日电 题: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时代楷模”钱海军先进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朱涵、顾小立  365天“在岗”,24小时“开机”,被100多位孤寡老人当成“亲儿子”,带领1200多名志愿...

    时间:05-09
  • 近镜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1975-2015,整整过去40年。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重返梁家河。整个梁家河沸腾了。他给乡亲们带来了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米、面、油、肉,还有春联和年画,更带来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一往情深。  在梁家河...

    时间:05-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