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科院团队: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

2022-05-12 14:1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行驶火星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科学家们通过“祝融号”在火星上有何科学发现和科研进展,备受瞩目。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12日发布最新消息说,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在火星着陆区探测到含水矿物,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这一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

导航相机全景图A、B、C;D光谱测量岩石的放大图像;E短波红外光谱与实验室光谱比较。 研究团队 供图

  “祝融号”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

  刘洋团队利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与地形相机数据,在火星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这些类似沉积岩的板状硬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

  研究团队推断,这些富含硫酸盐的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这也标志着“祝融号”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

“祝融号”着陆区富含硫酸盐的岩化硬壳形成过程(三个阶段)示意图。 研究团队 供图

  对理解火星气候环境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北纬25.066°、东经109.925°)区域。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北部低地的乌托邦平原区域行驶近1年,累计行驶近2千米,获得大量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

  刘洋团队介绍说,已有的撞击坑定年工作显示,“祝融号”着陆区位于经过了后期重塑事件的年轻亚马逊纪地层,是火星地质年代几个主要阶段(前诺亚纪、诺亚纪、西方纪和亚马逊纪)的末期,气候已经从以前的暖湿变为以寒冷干旱为主。

  已有的研究认为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气候寒冷干燥,液态水活动的范围和程度极其有限。“祝融号”在地质年代较为年轻的着陆区发现水活动的迹象表明,亚马逊纪时期的火星水圈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加活跃,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火星探测器火星着陆点环境比较

  轨道遥感数据分析显示,“祝融号”火星着陆点周围分布的多种地貌特征指示乌托邦平原曾经可能存在大量的挥发分。但受限于空间分辨率和覆盖率,轨道遥感数据并没有在着陆区附近发现含水矿物,这为此类地貌的形成机制和该地区水活动的性质带来诸多疑问。

  刘洋研究员和合作者通过对“祝融号”光谱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种形貌上类似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板状的亮色岩石。研究团队认为,这些亮色岩石与美国“海盗一号”火星着陆器原位观察到的破碎岩石在形貌上相似,是一层本地发育的硬壳,但“海盗一号”着陆区的硬壳层相对脆薄,可能是由大气中的水汽长期和火星表面土壤相互作用胶结形成。

  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祝融号”着陆点的硬壳似乎更耐侵蚀,并在周围松散的土壤中形成厚层,这需要大量的液态水,而单靠大气中的水蒸气无法形成。同时,研究发现着陆区不存在明显的地表径流或河道留下的痕迹,而且巡视路线周围并未发现由水体蒸发形成的蓬松松脆的表面和盐霜残留物,从而排除了表面大规模水体活动的可能。

  含水矿物可供未来载人火星探测资源利用

  “祝融号”火星着陆点的硬壳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刘洋团队研究提出一种形成机制认为,沉积期前的土壤风化层在富含盐类的地下水上升或渗透期间经历胶结和岩化作用,形成观察到的板状岩石。盐类胶结物从毛细孔隙或靠近潜水面的地下水中沉淀,发生活跃的蒸发和聚集。地下水位的间歇性波动可能会使硬壳进一步增厚,并形成层状结构。随后覆盖在硬壳上的表土受到侵蚀作用流失,使得抗侵蚀的硬壳层暴露出来。

  研究团队指出,“祝融号”火星车的发现表明,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的水活动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加活跃。“祝融号”着陆区(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广泛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来载人火星探测的原位资源利用。(完)

  • 相关阅读
  • 王毅同丹麦外交大臣科弗德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5月1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丹麦外交大臣科弗德通电话。  科弗德表示,丹中具有广泛共同利益,两国拥有强有力双边关系。丹方高度重视丹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希推进两国绿色联合工作方案...

    时间:05-12
  • 新华社评论员:做追求进步的模范青年——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做追求进步的模范青年——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时间:05-12
  • 通讯:马达加斯加鸡蛋农感谢中国馈赠“珍贵礼物”

      通讯:马达加斯加鸡蛋农感谢中国馈赠“珍贵礼物”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5月12日电 通讯:马达加斯加鸡蛋农感谢中国馈赠“珍贵礼物”  新华社记者凌馨  现年29岁的安雅和妻子赛赫诺在距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

    时间:05-12
  • 以“心”的关爱向护士致敬

      【地评线】以“心”的关爱向护士致敬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广大护理工作者不仅是护佑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强卫士,也是卫生健康战线的重要力量。在疫情防...

    时间:05-12
  • 持续深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

    时间:05-12
  • 近镜头丨在这枚徽章里,见证中国时刻

      从北极星的方向凝视地球,它被两根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紧紧环抱,五大洲镶嵌于5个同心圆,代表八方的8条直线指向一个中心点……  金色的联合国徽章,承载着人类对和平与团结的梦想与渴望。镶嵌着它的大理石讲坛,...

    时间:05-12
  • 你我同行,构筑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地评线】你我同行,构筑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种类复杂多样,...

    时间:05-12
  • 以青春之我 复兴中华民族

      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青团不愧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不愧为党的忠...

    时间:05-12
  • 坚守理想信念是共青团的政治之魂

      5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充分肯定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为实现中...

    时间:05-12
  • 郭声琨在第九次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上强调 扎实做好政法宣传舆论工作 更好地服务大局回应社会关切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12日在第九次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扎实做...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