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15分钟核酸“采样圈”如何运营?关键点有哪些?

2022-05-14 10:15:1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运营管理好采样圈的关键点

  专访广东省深圳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管筱璞

  深圳市是较早探索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城市之一,取得了一些成效。记者就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立、运营管理等方面问题,采访了深圳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

  问:深圳市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一举措是如何提出的?

  答:为充分发挥核酸筛查“排雷”作用和哨点监测预警作用,规范做好便民核酸采样点设置,2022年1月印发的《深圳市便民核酸采样点设置指引》,按照每3万人口设置一个便民核酸采样点的标准,在全市网格化布局700多个采样点,方便市民就近进行核酸检测。各区结合实际优化现有便民核酸采样点设置,统一使用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被检测人员纳入“应检尽检”范围。

  为避免采样聚集,2022年3月修订印发的《深圳市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点优化布局指引》,在采样点覆盖、延时服务、结果等待时间等方面持续优化,要求便民核酸采样点以“固定点为主+小型流动便民点”的方式,按照“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原则设置,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运营管理。

  为方便市民及时获取核酸采样点位置、排队等信息,深圳市卫健委开发了“核酸点一键查”信息管理系统,并于1月29日在全市上线启用。市民可便捷查询附近核酸采样点信息(包括开放时间、服务人群等)和排队状态,同时可获取采样点详细位置,支持“一键导航”,避免跑空跑错,减少“排队长、等待久”,实现错峰有序核酸检测。

  深圳市卫健委定期分析报告全市核酸采样点运行情况,科学动态指导各区合理布局采样点,精准有序完成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问: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哪些关键环节?

  答: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需要紧紧围绕核酸检测“采、送、检、报”的全流程持续优化和加强监管。

  采样方面,早期通过区属公立医院人员调派采样人员,容易导致医护人手不足,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后期各区采取区属公立医院及社会办医院派人、购买第三方采样服务等方式,组建采样队伍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很好地缓解了医务人员采样压力。

  样本送检方面,目前由检测机构负责,并通过不同颜色区分对样本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正在探索样本送检环节的市场高效运作模式。

  检测方面,在保证样本检测时效性的同时,还需持续强化实验室室内质控的质量提升,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上报方面,所有核酸检测机构均通过实时接口服务,实现与广东省新冠病毒检测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目前已实现核酸检测数据全自动传送。

  问:目前,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运行效果如何?

  答:目前,全市出行、通勤等均执行72小时核酸检测记录,市民核酸检测需求仍处于高位,日均检测量在800-1000万人次。便民核酸采样点所在场所类型主要包含居民区(小区、城中村)、交通场站(地铁口、公交站台、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办公区域(CBD、园区等)等7大类,各区根据本区功能定位、人口分布等因素,“一区一策”,制定了适合本区的便民核酸采样点布局方案。5月份以来,全市日均设置3500个采样点。

  从城市的“入口”到“家门口”,都需保持核酸哨点监测的灵敏高效。口岸、“两站一场”、高速公路核酸检测作为城市“入口”的哨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作为城市“运行”的哨点,便民核酸采样点作为城市“家门口”的哨点,共同织牢织密哨点网络,组合拳强势出击,才可充分发挥核酸筛查“排雷”作用。

  • 相关阅读
  • 【每日一习话】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中国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  这段话出自2021年10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

    时间:05-14
  • 全球连线丨珠峰下,海拔6100米的冰洞是这样……

      全球连线丨珠峰下,海拔6100米的冰洞是这样……  冰川  是地球的年轮,记录着时光的奥秘  不仅保留着历史上自然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  还记录着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极为...

    时间:05-14
  • 学习图说丨积跬步以至千里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

    时间:05-14
  • 共守美好家园 | 如何看懂气象预警信号?收到气象预警应该怎么办?

      央视网消息: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看到气象部门发布了橙色、红色等多种预警信号,那么当暴雨来袭时如何看懂预警信号,做好相应防范呢?  近5年,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平均每年发布19.5万条气象预警信息,暴雨、...

    时间:05-14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走进老区看新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央视网消息:走进老区看新貌,今天(5月14日)来看河南。河南省地处中原大地,有34个县区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和太行革命老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时间:05-14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做科研最吸引我的,就是探索未知”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  “做科研最吸引我的,就是探索未知”(奋斗者正青春)  “我是中国人,有责任研究清楚东亚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演化历史。”2010年,付巧妹开始负责筹建中德联...

    时间:05-14
  • 春耕工作正有序推进 吉林多地进入播豆插秧高峰期

      央视网消息:虽说现在立夏已经过了一周,但在我国的北方,黑龙江、吉林等地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下旬才是春耕时期。目前,吉林省春耕工作正有序推进。今年,吉林省安排粮食总播种面积8600万亩以上,据当地农业农...

    时间:05-14
  • 心无“碍” “业”无疆——聚焦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

      新华全媒+丨心无“碍” “业”无疆——聚焦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题:心无“碍” “业”无疆——聚焦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  新华社记者邰思聪、谢樱、高蕾  5月15日是第三十二个全国...

    时间:05-14
  •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超530亿立方米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14日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5月13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到531亿立方米。其中,为沿线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

    时间:05-14
  • 外国专家看这十年|中国变化翻天覆地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实力和全球地位显著提升。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到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时间:05-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