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天问落“火”一周年 中国深空探测进展如何?

2022-05-15 18:2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电 (马帅莎 张国航 毛凌野)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到今天,天问一号落“火”一周年。

    2022年2月4日,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通过官方微博晒出了带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自拍照。(视频截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问落“火”意味着什么?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并于2021年5月15日顺利抵达并着陆火星。落“火”一周后,“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同年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火星科学数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问一号任务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而且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落火”一年做了什么?

  驶上火星表面后,“祝融号”火星车向着陆点南侧前进,进行火星表面地貌科学探测,并不断回传探测数据。截至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各项状态良好,开始超期服役。

  去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安全度过首次日凌。11月,“祝融号”火星车与欧空局“火星快车”成功完成在轨中继通信试验。

  进入2022年,天问一号探测器不断传回来自火星的“问候”。虎年春节前夕,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轨道传回一组“自拍”视频,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天问一号探测器、五星红旗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同框自拍,送上一份“最高”的“冬奥”礼物。

  5月,中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探测器如今工作状态怎样?

  中国国家航天局1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祝融号”火星车迄今已在火星表面工作356个火星日,行驶总里程1921米。环绕器自发射以来已飞行661天,进入环火轨道后,持续开展遥感探测。目前,两器状态良好,累计获取并传回原始科学数据约940GB。科学家团队正在开展数据分析、解译和研究。

  当前,“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已进入冬季,白天最高气温不到零下20摄氏度,并且沙尘天气频发。受太阳照射角逐步降低和局部沙尘天气影响,火星车能源获取能力逐步降低,保温消耗逐步增大。

  为应对这种恶劣环境,按照设计方案,“祝融号”火星车将转入冬季模式运行。环绕器持续开展遥感探测,即将实现火星全球覆盖,同时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中国深空探测未来如何开展?

  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等关键技术攻关。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目前,嫦娥系列探测器正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天问二号探测器也已转入初样研制阶段,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登火,中国始终致力于在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推进国际合作。在天问一号任务中,中国与欧空局开展工程技术合作,与奥地利、法国开展科学载荷合作。中国设在阿根廷的深空站,作为中国首个海外深空测控站,为天问一号提供测控支持。中国还与美国建立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交换机制,启动小行星探测任务国际载荷搭载合作。(完)

  • 相关阅读
  • 习言道 | “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

      5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强调——...

    时间:05-16
  • 上海公交地铁做好逐步恢复运营准备

      为全市复工复产复市提供交通支撑,上海公交地铁做好逐步恢复运营准备  昨天,在张江地铁站公交枢纽站,工作人员正对公交候车廊、调度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深度消杀。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上海公交、地铁这...

    时间:05-16
  • 最高检发布“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第五批)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行政检察以‘我管’促‘都管’”为主题发布“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第五批)。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5件,包括张...

    时间:05-16
  • 中国记协报告:中国新闻事业全媒体化、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16日在官网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中国新闻事业全媒体化、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全方位增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

    时间:05-16
  • “新城建”让城市更美好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新城建”让城市更美好(经济新方位)  智能管理让市政设施更安全、智慧平台让出行更快捷、智慧社区让生活更美好……当前,不少地方都在布局基于数字化、网络化...

    时间:05-16
  • 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负责人就行政检察以“我管”促“都管”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打造系统监督模式,深化治理质效   ——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负责人就行政检察以“我管”促“都管”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检察院以“行政检察以‘我管’促‘都管’”为主题发布第五批“检察为民办实事”——...

    时间:05-16
  • 河南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街道: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家中小孩生病了,需要就医……”日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街道办事处医疗保障组接到一位居民带着哭腔的求助电话。打电话的是孩子的母亲,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其他工作人...

    时间:05-16
  • “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第五批)

    行政检察以“我管”促“都管”典型案例“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第五批)  案例一:张某诉江苏省某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决定检察监督案  【关键词】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退役军...

    时间:05-16
  • 北京十二区继续开展三轮核酸筛查

      务必筛净隐匿传播 及时扑灭风险苗头  北京十二区继续开展三轮核酸筛查(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昊男)5月13日开始,北京市利用周末窗口期,连续3天对12个区域开展核酸筛查,...

    时间:05-16
  • 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吸引更多年轻人提高技能

      拓展晋升通道,提高待遇水平,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吸引更多年轻人提高技能  记者 李心萍  核心阅读 为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日前,人社部出台新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新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时间:05-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