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多渠道挖潜 拓展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2022-07-04 19:10: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持续增加的形势,如何推动形成更多就业增长点,促进高校毕业生有业择、择好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满足重点区域人才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积极支持创新创业、深挖新职业和灵活就业潜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地方从多方面着手,挖掘和拓展就业新空间,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开发基层就业岗位 满足区域发展人才需求

  “我一直很想回到新疆,建设自己的家乡。学校针对志愿到边疆、基层就业的学生提供帮扶,让我们的求职之路更加顺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买买提,近日成功与家乡企业签约。

  “三支一扶”“特岗计划”“西部计划”……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选择。

  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比去年增加2000名。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山西、江西、广东、贵州、四川等近20省份发布了“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

  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日前联合发文推动聚合资源、深挖潜力、协同推进,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归集发布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岗位。要求广开基层就业门路,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用好各类资金、政策渠道,积极开发各类基层就业岗位。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人才需求旺盛。近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2022届毕业生就业推介会在线上举行,汇集了200多家企业的3000多个中高端岗位。江苏、上海等多地还在租房补贴、人才落户等方面拿出“大招”。

  “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人口和产业之间仍然不均衡,要从建立全国统一人才大市场出发,引导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区域之间合理流动,寻找适合他们的城市和岗位。”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

  “我们正在强化校内校外联动,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力求巩固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和医疗卫生三大优势学科行业就业市场,拓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等新兴领域就业空间。”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赞说。

  有关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领域人才需求达2000万,物联网人才需求达1600万,人工智能人才需求达500万。

  推动形成更多就业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重要施策方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要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指出,下一步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更多有利于发挥青年群体智力优势的知识型技术型岗位。

  “数控机床、3D打印、生物医药、微纳制造、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逐渐崛起,创造出一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此外,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也会衍生出一定数量新职业和新岗位,这些都是未来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空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积极支持创新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需要‘手把手’,增强‘实战性’。”湖南化工职院党委书记王雄伟介绍,学校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组建由创新创业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进驻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并以政校企多方人才优势,形成专业化服务团队,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

  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多部门多地方拿出不少实招,为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新空间。

  湖南深化“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创业活动+创业补贴”五创联动创业帮扶模式。落实落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初期场地和资金难题。免费开放创新创业微课,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广东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陶思敏介绍,广东为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岗位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

  ——新职业开辟新赛道 灵活就业成“蓄水池”

  “我选择了直播行业,工资每月七八千元,有五险一金,同时还能紧跟时代步伐,学到许多新东西。”应届毕业生孙星说。孙星是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国华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刚刚入职的员工,主要从事直播后台运营工作。

  在山东省内单体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国华跨境电商直播基地里,有200多名主播,分布在300个直播间里。面对疫情冲击,该直播基地主播带货销量逆势上涨,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包括多位高校毕业生在内,今年新增从业人员400多名。

  随着电商网购、线上服务、平台配送等新业态迅猛发展,一批适应青年群体的新职业不断涌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选择、拓展了新空间。不少地方精准施策,鼓励新业态企业增岗拓岗,带动和扩大就业。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灵活就业人群,多地还出台了支持灵活就业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政策举措。其中,广东在全国率先打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障碍,取消外省籍等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养老保险限制条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毛宇飞认为,在行业变化、数字化转型等背景下,传统工作模式被打破,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化,这对高校毕业生提出新要求。为提高就业供需适配性,要进一步提升包括硬技能和软能力在内的能力素质。(记者 班娟娟 邵鲁文 谢樱 黄浩苑)

  • 相关阅读
  • 北京:延庆区发现一起聚集性疫情 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链条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二百四十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一百八十九次会议召开  蔡奇主持 陈吉宁李伟魏小东殷勇出席  本报讯(记者 祁梦竹 范俊生)昨天,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时间:07-05
  • “健康细胞”茁壮成长 爱国卫生运动创造“中国奇迹”

      爱国卫生运动创造“中国奇迹”(人民健康这十年③)  熊 建 李秋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05日 第 09 版)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  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

    时间:07-05
  • 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三年未止,欧洲大陆战火重燃,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向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  越是风云变幻、明晦难定的时代...

    时间:07-05
  • 前5月水利建设新开工10644个项目

      前5月水利建设新开工10644个项目(新数据 新看点)   已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加1090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5日 第 01 版)  本报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日前从水利部获悉:今年前5月,全...

    时间:07-05
  • 航天员王亚平讲述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活动:拥抱浩瀚太空

      航天员王亚平讲述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活动——   出舱,拥抱浩瀚太空(开卷知新)  王亚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5日 第 20 版)  当推开宇宙之门、置身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

    时间:07-05
  • 高原飞驰复兴号 沿着天路看变迁

      高原飞驰复兴号 沿着天路看变迁(一线调研)   拉林铁路通车一年来,累计运送旅客超一百一十万人次  本报记者 袁 泉 徐驭尧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5日 第 10 版)  核心阅读  拉林铁路开通运营至今...

    时间:07-05
  • 反套路反刷题接地气 “双减”后首次中考指挥棒导向何方

      反套路、反刷题、接地气——   “双减”后首次中考,“指挥棒”导向何方  “背了一堆素材,有羽生结弦、谷爱凌等,愣是一个没用上。准备的作文题材也没‘押中’。”  中考后,不少考生大呼考题“出人意料”...

    时间:07-05
  • 推动城市内涝治理 海绵城市:城市治水的中国方案

      华南江南连遭强降雨 多个城市出现内涝   海绵城市:城市治水的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管筱璞  7月2日15时,台风“暹芭”挟狂风暴雨登陆广东茂名,这是今年我国首个登陆台风。华南一带将迎战持续强风雨天气,北...

    时间:07-05
  • 5500多年前中国就有“生态循环农业”

      将粟黍种植与家猪饲养结合以提高粮食产量   5500多年前中国就有“生态循环农业”  在距今5500年前,秦安大地湾遗址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农业模式:人吃粟米,猪吃稃壳;圈养家猪,收集粪便;猪粪肥田,...

    时间:07-05
  • 变异多、传播快 奥密克戎“第二代变种”引关注

      【国际战“疫”行动】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胡定坤  近日,一种编号“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引发以色列等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该变种由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其拥...

    时间:07-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