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卫星记录种粮大户的丰收美景

2022-07-06 20:49:02

来源:新华社

上图中心区域为徐淙祥家种植的麦田。6月1日,从太空遥望而去,部分麦田已收割结束,留下一道道工作印记。

  盛夏时节,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一处连片农田里,一位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茧的农村老汉,顶着烈日,时而蹲下看苗情,时而站起拿着本子写上几笔。路过的不少人早已熟悉了这位同乡:徐淙祥。

  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

  6月27日,对于务农一辈子的徐淙祥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近日,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令这位农村老汉激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

  习近平总书记6月27日在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句句嘱托与勉励,令老徐心潮澎湃。

卫星记录下徐淙祥和村民们的丰收进程。4月18日、5月24日、6月6日,麦田由深绿色逐渐变成红棕色,再变为土黄色,分别代表了小麦生长期、成熟期、收获后三个阶段。

  69岁的他领着儿孙共流转土地1230亩,祖孙三代合力种粮,今年小麦喜获丰收。

  来自太空的卫星见证了他从播种到丰收的喜悦。

  “农民手里有粮,心里踏实。”徐淙祥说,以前种田靠天收、凭经验,如今科技种植、机械生产让自己有了更大底气,像今年春耕春管时节所使用的自走式喷灌机,就可以根据降雨量控制灌溉水量,既精准灌溉,又高质高效。

5月27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五十铺乡,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向科技要种粮效益。”徐淙祥说,“现在通过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我配合选育的‘阜航麦1号’种子亩产达811.29公斤。”

  在徐淙祥种植的田地里,像这样小面积试验种植的小麦品种超过50个。在每个小麦品种生长的不同阶段,他和家人都会收集小麦的根、茎、穗,记录下宝贵的“成长数据”,只为选出优良品种,再向农户推广。

从卫星俯瞰安徽省阜阳市,2022年由春转夏,麦田从春耕春管时的一片碧绿,逐渐转为待收割时的一片深黄,再到已收割后的浅黄。

  最让老徐兴奋的是,这几年,越来越多新生力量来到田间地头,不仅返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

  在老徐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徐健已经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种植专家,孙子徐旭东在2018年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农村扎下根,成为“新农人”。

  “95后”徐旭东跟着爷爷徐淙祥长大,大学读的建筑学专业,可逐渐发现自己真正离不开的还是那片土地。“可能习惯了在广袤田野上的感觉。”徐旭东说,自己曾见证爷爷种植田地面积从小到大、种植方式走向全程机械化,更和爷爷一起分享过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的喜悦,这些已在自己内心深处埋下了割不断的情感。经过慎重考虑,徐旭东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

  这位年轻人凭借“懂电脑”“学习新鲜事物快”等优势,不仅学会操作铲车等农业机械,还会使用高精度电子秤、叶绿素测量仪等仪器。每当在田间地头取到新的农作物样品,他总会第一时间跑回合作社的实验室,以最快速度分类、称重、记录与分析,在日积月累中,寻求种植良法,选育优良品种。

  如今,徐旭东已成为长辈们离不开的好助手。两年前,他靠自己的努力,将小田试验的优良豆种,成功推广应用到百亩连片的大豆示范基地中,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谈起未来,这位“新农人”还有许多想尝试的方向,比如如何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强农产品品牌等。

徐淙祥祖孙三代在麦田中工作照拼图拼图上:2011年,徐淙祥在田间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新华社发拼图中:2018年,徐淙祥和儿子徐健(左一)在田间。新华社发 刘辉摄拼图下:2022年6月28日,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左)、孙子徐旭东在田间查看豆苗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很关注粮食生产,这次回信让我们祖孙三代备受鼓舞,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徐淙祥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几番新雨之后,徐淙祥的生产示范田内,新种下的一株株大豆已经出苗,正酝酿着再一次的丰收。

  记者:张紫赟、水金辰、刘晓宇

  • 相关阅读
  • 宇宙中“双黄蛋”的“蛋清”如何演化?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直接证据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天文学家形象称为宇宙中“双黄蛋”的双星系统,其“蛋清”即共有包层如何演化?这一已提出近半个世纪的天文学谜题,最近被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携手揭秘,他们合作发现一...

    时间:07-07
  • 【习声回响】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

      85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卢沟桥的炮声,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经历了无数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

    时间:07-07
  •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Ⅳ级应急响应

      依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决定于7月7日10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调整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当前广东省系统性降水已经结束;北江干流已全线出峰,7月7日8时,...

    时间:07-07
  • 最高检发布6起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网7月7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7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起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的典型案例,包括4起偷越国境案和2起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涉及拉拢引诱多人跨境偷渡、结伙徒步穿越国境前往境...

    时间:07-07
  • 习近平: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纪念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

    时间:07-07
  • 基隆市长林右昌快筛阳性

      中新网7月7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基隆市长林右昌7日表示,“上午喉咙感觉有点怪怪的”,出门前在家中快筛阳性。目前自己仅轻微发烧与咳嗽。林右昌透过社群网站脸书表示,将依规定进行居家“7+7”隔离。...

    时间:07-07
  • 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

    时间:07-07
  • 嫦娥四号完成第44月昼工作 进入第44月夜休眠

      中新网7月7日电 据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官方微信消息,嫦娥四号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和着陆器分别于7月5日19时14分和7月6日6时整完成休眠设置,完成第44月昼工作,进入第44月夜休眠。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里...

    时间:07-07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时间:07-07
  • 台湾新增学生确诊新冠肺炎1747例 已逾36万学生确诊

      中新网7月7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地区新冠疫情持续,台教育主管部门6日晚间公布最新确诊学生统计,新增1747例,各级学校今年度累计367071名学生染疫。  根据台教育主管部门新冠肺炎各级学校学生确诊...

    时间:07-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