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收藏 | 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文章的7个要点

2022-07-17 14:29:55

来源:求是网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笔记君为您梳理了这篇重要文章的7个要点,一起学习领会!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4日下午,习近平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参观严复故居。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1.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

  第二,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第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五,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3.“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

  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4.“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对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5.“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6.“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7.“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策划:学而时习工作室

  编辑: 陈亦琳 张淑虹

  制作:韩辰 张利英

  审核:宋维强 马建辉

  • 相关阅读
  • 最高检: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

      今天(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有关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介绍,在依法能动履行刑事、民事、...

    时间:07-18
  • 习言道|“好学才有本领”

      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提升,并把学习作为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

    时间:07-18
  • 当青少年“占领”网络:怎么管,管什么

      当青少年“占领”网络:怎么管,管什么【聚焦】  最近,一首《孤勇者》火了。这首原本定位为流行歌曲的曲子,却因小学生们的传唱,生生变成了儿歌。  来自北京的家长杨静(化名)还是在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口中才...

    时间:07-18
  • 天舟三号完成任务撤离 空间站将迎接问天实验舱

      今天(17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于10时59分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北京允许分离指令发出。”  总台央视记者 刘冠青:这里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我们可以从我身后的大屏幕看到,现在天舟三...

    时间:07-18
  • @2022高考生,录取期间十大事项要注意

      2022高考录取期间,考生和家长需要了解并注意哪些关键环节或细节?一起来看这些注意事项↓  了解所在省录取日程安排  录取期间,考生和家长须了解所填相对应的各批次志愿投档录取时间安排(请登录阳光高考信息...

    时间:07-18
  • 民进党当局“金钱外交”黑幕重重

      民进党当局“金钱外交”黑幕重重(日月谈)  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的小动作不断。近日,美国联邦参议员斯科特窜访台湾,并鼓吹与台“加强合作”。对此,民进党当局又是一番巴结逢迎,大肆吹嘘台美关系“更坚实...

    时间:07-18
  • 水利部:2022年夏季引江济太水量调度启动

      2022年夏季引江济太水量调度启动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今年6月份以来,太湖流域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七成以上,特别是梅雨期降雨严重偏少,导致太湖水位持续下降。7月16日10时太湖水...

    时间:07-18
  • 建好国家植物园 呵护自然之美

      建好国家植物园 呵护自然之美(美丽中国)  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全国植物迁地保护网络,涵盖我国主要气候带和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及重要经济植物,对野生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时间:07-18
  •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人民论坛)  一组数据震撼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3万起,运用“四种形态...

    时间:07-18
  • 搬出大山 安居乐业

      搬出大山 安居乐业(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贵州有192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现代化居民小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近年来,贵州通过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

    时间:07-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