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探索 专家学者以比较视野研讨红山文化

2022-07-17 23:12: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内蒙古赤峰7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7月15日至16日在红山文化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考古文博专家学者代表线下线上相聚一堂,围绕论坛主题“比较视野下的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展开全面、深入的交流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延平研究员表示,红山文化的主要源头是兴隆洼文化,是兴隆洼文化发展到某一阶段蜕变而成,但不是所有兴隆洼文化最后都发展成了红山文化。不同区域红山文化还呈现出该地域的特色,这是因为各区域的红山文化有着独自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而在此之前诸地域的兴隆洼文化也都具有各自的区域性,“也就是说诸地域的群体有着共同的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各地的兴隆洼文化在某个时段得以过渡到红山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研究员说,魏家窝铺遗址是红山文化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一处完整聚落,其发掘揭示出一个环壕聚落的扩张和兴衰历程,属红山文化的首次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红山文化的社会层级构建提供重要启示。

  “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的交流关系,其广度和深度都远超我们今天学术层面的认知范围。以玉器为代表,红山文化对商周文明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准确地揭示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指出,这也表明,红山文化未来考古研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樊圣英研究馆员说,年代为红山文化早期阶段的辽宁马鞍桥山遗址,是一处集生活与祭祀等功能于一体的聚落遗址,填补了红山文化缺少低等级祭祀遗存的空白,也为探究红山文化祭祀制度、红山社会等级分层及红山聚落区域分化提供宝贵资料。

  暨南大学熊增珑教授介绍称,辽宁半拉山墓地是一处性质较单一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墓地遗存,也是牛河梁遗址之外另一处红山文化中心区域。该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加深学界对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组织、结构和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的认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全研究馆员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社会人口显著增加,多种类型的经济模式,发达的陶器、玉器制造业,气势恢宏、工程浩大的牛河梁遗址大型礼仪建筑址、女神庙,第十三地点的阶台式建筑址,规模庞大的积石冢群,等级分化明显的各种类型墓葬,墓葬中精美的各种红山玉器,均表明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已步入初级文明社会。

  辽宁大学张星德教授说,文化认同是红山文化发展中的主旋律,自红山文化形成并开始的近千年的文化认同,包括生活领域中器具、图案等显性符号或标志的认同,以及龙信仰、女性崇拜等在内的信仰与宗教形式的认同,使得先民族群间的互相依赖和共存具有积极纽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表示,辽西地区在兴隆洼文化时期即以玉制作蚕和幼蝉,为昆虫进入信仰系统的早期证据。红山文化时期,与昆虫信仰有关的玉器更加丰富,包括写实的蝈蝈和蝉,也包括体如勾虫的“猪龙”和蚕身猪首的“丫”形器、牛河梁遗址玉人紧缩而微曲的身体颇似蛹中之蚕、那斯台遗址面部严重变形的石人等,辽西地区开启的昆虫信仰影响深远,经良渚文化、龙山时代诸文化、二里头文化直至商代,成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郭明研究馆员认为,玉礼器是红山社会秩序的突出体现,玉器的使用显示出明显的制度化、等级化特征,形成相对完善的等级规范和礼制系统,由玉器使用所展现的礼制成为构建红山社会的制度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栗媛秋以出土陶器成分对比分析兴隆洼文化与红山文化发现,红山文化时期,兴隆沟遗址与脑特盖遗址虽然都显示出工艺的进一步提升,但遗址间陶器的差异也更明显。成分上显示两个遗址陶器有较大不同,兴隆沟遗址陶器原料成分具有和附近土样不一致的特征,而脑特盖遗址则依然主要是聚落附近获取的普通易熔黏土制作,说明该时期可能有不同的生产单位采用不同的制陶工艺。

  赤峰学院讲师刘江涛博士表示,兴隆洼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器系统最为发达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其中玉玦的出土数量最多,是兴隆洼文化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玉器之一。兴隆洼文化时期已经形成一定的用玉规范,同时将审美价值、思维观念、宗教信仰等注入玉器之中,奠定了中国玉文化接续发展的牢固根基。

  辽宁师范大学田广林教授认为,五千年前,较早在红山系列文化社会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以敬天崇祖为基本内涵特征的礼制传统,成为后世中国南北各族居民共同的精神产物和历史文化根源,这种文化上同根同源的内在亲缘关系,成功地维系了中华五千年礼制传统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国春在论坛闭幕式上致辞说,长期以来,该所陆续主持或参与发掘多个重要红山文化遗址,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与内蒙古、辽宁等地文物考古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红山文化研究不断迈向深入。

  他表示,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在持续推进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凝聚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红山文化研究成果的阐释和传播,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包括传播体系的建设上谋划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不懈奋斗。(完)

  • 相关阅读
  • 台湾屏东县砗磲贝遭乱挖丢弃 违反禁捕令最重罚15万新台币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屏东县小琉球暑假观光人潮多,日前才发生母龟上岸生蛋遭游憩设施干扰,16日有乡民发现,手掌大的砗磲贝遭乱挖,还被混装垃圾丢弃在路边,连忙透过海巡野放重回大海。  ...

    时间:07-18
  • (中国这十年·同心)藏族学者边巴拉姆的十年: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题:藏族学者边巴拉姆的十年: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从助理研究员到获得博士学位、再到成为研究员,从西藏基层驻村到西方国家考察,从西藏自治区南亚研究所...

    时间:07-18
  • 台湾北部、东部防高温 22日起挑战入夏气温新高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气象部门18日对“双北”(台北、新北)、宜花东发布高温资讯,预防摄氏36度以上高温。气象专家吴德荣说,预计22日起连3天,因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台湾将更热,部分地区或...

    时间:07-18
  •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九三学社中央开展2022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 (李雪峰 徐珊珊)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是其中之一。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中央于今年3月初正式启动以“加快绿...

    时间:07-18
  • 北京定于7月25日至26日举办首届北京文化论坛

      记者今天(18日)上午从北京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定于7月25日至7月26日举办首届北京文化论坛,论坛将“传承·创新·互鉴”作为永久主题,将“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作为年度主题。论坛设置开幕式暨...

    时间:07-18
  • 四川省天主教“两会”副主席潘洪恩:做“爱国爱教”精神的传承者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四川省天主教“两会”副主席潘洪恩:做“爱国爱教”精神的传承者  中新网广元7月18日电 (记者 王鹏)“王良佐神父是中国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发起者,他对国家的贡献,对教会的贡献,在我们家...

    时间:07-18
  • 中央民族大学: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三全育人”动态链

      中央民族大学系统化设计、一体化推动——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三全育人”动态链  6月28日,短时间150万次观看量,曾瞬间冲上热搜榜的毕业生主题教育晚会《再见民大》再次“云开演”。从《家园》到《我从延安...

    时间:07-18
  • 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于鲁明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于鲁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于鲁明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纪法意识淡漠,违反...

    时间:07-18
  • 再问天宫!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标识发布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18日消息,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段即将出征太空,再问天宫。在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实施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来源:“中国载人航...

    时间:07-18
  • 台湾新增学生确诊病例601例 累计逾38万学生染疫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新冠肺炎疫情趋缓,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17日晚间公布最新确诊学生统计,单日新增601例,连续两天新增确诊病例降至千例以下,各级学校今年累计38.2万名学生染疫。  根...

    时间:07-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